中国出版界屡受压 何林夏疑出敏感书被捕

出版界屡受压 何林夏疑出敏感书被捕

 
china-publisher620.jpg

2016年1月,何林夏在本年初仍以董事长的身份出席公开活动。(出版社官网)
 

广西检察院周日(22日)公布,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前董事长何林夏,因涉嫌受贿罪被逮捕,案件正在侦查。事件引来学术界和网友的舆论,有网络作家指,出版社年初计划出版已故历史学家高华的遗作被叫停,作为董事长的何林夏疑被秋后算帐。有学者认为,大陆出版界已进入严冬。(文宇晴 报道)

广西检察院透过官方微信帐号,发布现年58岁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前董事长何林夏,因涉嫌受贿罪决定逮捕,但没有详细交代他涉案原因。

本台曾致电广西检察院了解,但电话没有人接听。至于出版社方面,广西办事处的电话也一直没有人接听。

网络作家野渡向本台表示,尽管官方没有交代清楚何林夏因涉及什么事被捕,但由近年大陆收紧言论和出版自由方面看来,出版不少宪政书籍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无疑成为当局一个非常顾虑和关注的目标之一。加上出版社子公司“理想国”本年初原定出版已故历史学家高华的遗作被叫停后,在网上的销售平台,上月突然清货,至前董事长何林夏被捕,这一连串的事情,不难让网友联想到是一个连贯性的打压行为。

野渡说︰ 出版时在淘宝销售书籍的帐号,上个月要被迫使关闭,要把所有书籍打折出售。当时已有不妙的预感,因为若非无原因,淘宝都要做这些举行,感觉就是暴风雨前夕。“理想国”这个品牌(子公司)几个月前已3关停了。

野渡又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是注册被认可的,过去出版的书籍若没有很大的“问题”,当局都会睁一眼闭一眼允许。可是当局的政治态度说变就变,出版界便为首当其冲要整治的目标。

野渡说︰目前在这种新的意识形态下,传统的自由价值观已经不能再在这个体制内所用,可以说过去自由化的黄金时代一去不复返,不可能再回来了。既然气围改变了,过去官方容许的,包括这些出版这些(政宪)书籍,现在不能再容忍了。

宪政学者陈永苗认为,在这大环境的改变下,出版界的情况只会不断恶化,若要继续“生存”,亦只能作出妥协。

陈永苗说︰经常可以看到政治上或是言论上的敏感案子,都去政治化,然后去敏感化。这个案子也应该会这样,因为广西出被社作为大陆最先锋和最前卫的出版社,已经有很多年了,肯定是选择性执法的问题。然后就要通过这种方式挑你的刺,通过找你的过错来打压你的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这个打压言论自由的信号出现了。

综合大陆媒体报道,在广西师范大学历史系工作的何林夏,1994年调入广西师大出版社,先后担任文科编辑室主任、总编助理、副总编辑等。4年后任总编辑一职,2008年任社长兼总编辑。2009年出版社改制成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集团有限公司,何林夏担任董事长。他在这些年来曾获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奖、中国出版“十大年度人物”奖等。

《财新网》报道,今年1月初,被誉为“出版界奥斯卡”的书业年度评选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当时何林夏获得了“年度出版人”大奖,理由是他带领出版社从一家地方单体出版机构,成为一个跨地域领域的传媒集团,并打造了 “理想国”、“新民说”、“魔法像”等一系列有著广泛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不过同月底,就传出已故历史学家高华的遗作《历史学的境界》被中宣部叫停,出版社总编辑更要为事件负责被撤职,负责出版的子公司“理想国”后来也被关停。然而到了2月,何林夏仍然有出席公开活动,以及接受专访。

然而在4月底,原是出版社党委书记、副董事长的张艺兵,以“董事长”的新身份出席一个新书发布会。同一时间,出版社投资的数家企业,亦在今年1月至4月间,变更了法人代表。

网上资料,成立于1986年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现拥有分别位于北京、广州、南京、南宁、上海等地的全资、控股公司等17个。去年底出版社销售总高达10亿元。

来源:自由亚洲

艾未未在加沙拍摄难民 呼吁巴以和平共处

艾未未在加沙拍摄难民 呼吁巴以和平共处

media
 
艾未未在希腊难民营    路透社提供
 

具有国际声誉的中国艺术家艾未未目前在巴勒斯坦加沙走廊地带拍摄有关难民的纪录片,他为此接受了法新社专访。法新社报道指出,艾未未这位中国异议艺术家在采访中说,他几个月一直在拍摄有关欧洲难民危机的纪录片,加沙走廊的难民问题虽然不是热点新闻,但是却不能不令人关注。

法新社指出,就在戛纳电影节即将开幕,各方明星准备走红地毯时,艾未未于本周二5月10号低调地进入了加沙走廊。这里居住的两百万巴勒斯坦人六年来经历了三场战火,同时因为受到以色列和埃及的封锁,他们过着缺水缺电的生活。

在艾未未之前,进入这个被伊斯兰激进组织哈马斯控制地区的国际知名艺术家屈指可数。艾未未告诉法新社,他们之前走访了很多地方,到过希腊,约旦和黎巴嫩的难民营,采访了不少人,艾未未说,难民问题已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他也表示,目前正在拍摄的有关难民的这部影片,将在全球发行。

在加沙走廊北部,艾未未见到了一些在2014年的以色列炮弹轰炸中房屋遭摧毁的巴勒斯坦人,在南部,他采访了试图经过一条没有被以色列控制地带进入埃及的巴勒斯坦居民。

在加沙城里,一位女大学生Mona karaaz 向艾未未表达了自己的希望,她说自己想离开加沙,到德国或者其他欧洲国家学习,实现成为一名科学家的愿望。她说,年轻人已经对哈马斯组织和其他的巴勒斯坦组织失去了信心,她希望艾未未的影片可以将加沙人的这个信息传递出去。 

自从去年欧洲二战后最严重的难民危机爆发以来,艾未未就开始通过自己的行动吸引舆论对难民问题的关注,他的身影多次出现在希腊等地的难民营里,今年二月,他将14000件难民使用过的救生衣系在了柏林音乐大厅(Konzerthaus Concert Hall)外的罗马柱上,引发关注。

艾未未也呼吁对立的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和平共处,他说,现在已经是二十一世纪了,应该接受人人平等的原则。
据国际移民机构透露,2015年,超过6千名巴勒斯坦难民抵达了希腊,这个数据在难民潮中几乎被忽略。

来源:法广

中国官媒怒批哈佛中国“五毛党” 报告

中国官媒怒批哈佛中国“五毛党” 报告

 
 
m0301sy2p.jpg

图片: 网友制作的讽刺网上五毛的图片。 (网络图片)
中国当局不断加强网络舆论的控制引发外界持续关注。美国哈佛大学近日更公布一个了针对中国大陆网络中的所谓“五毛党”每年发帖4.8亿,美化当局引导舆论的研究报告,引起中国当局的强烈反弹。中共党媒《环球时报》日前批评哈佛学者的调查报告是“高级黑”,是一群对中国“一知半解的书呆子”。
 
中 国官媒《环球时报》5月21日发表社评,指近段时间以来被热炒的“哈佛研究学者曝光的中国五毛党现况的报告”是“高级黑”;批评哈佛专家以及外国人不懂中 国大陆国情,更对五毛党一知半解,是市侩学者,只为了博取眼球。环球时报强调,舆论引导在中国大陆体制中是正当的,他们把西方舆论场的结构和机制当做了标 准,中国大陆舆论格局与之不同的地方都被他们归入了五毛现象,强调“中国舆论工作者对这个原则完全可以理直气壮”。认为哈佛报告中赋予“五毛党”神出鬼 没、无所不能的形象,与实际情形有很大的出入。
 
对此,关注事件的一名广东网民接受本台采访时称,无论官方怎么解释,五毛党已经成为过街老鼠:
 
“五 毛党是个很复杂的问题,当然它主要的背景是官方在有意的引导舆论,或者把舆论搅混。民众对很多真相的理解方向给混淆。现在的这种五毛党跟就是年与以前官方 的一般的宣传还是不一样的,因为以前没有自媒体,所有的舆论百分之百都掌握在政府的手上,那个时候的舆论引导都不需要动用那么多的人力和物力。现在因为自 媒体的发达,有越来越多的人在这个网路时代,获得真相,引起很多人的思考。这时候,五毛党是政府宣传部门为了应对新时代的民众的觉醒和对真相的探索,故意 以庞大的人力的投入,把那个水搅混。是欺骗手段的一种变种。”
哈佛团队针对所谓的“五毛党”进行研究分析的报告称,查阅了两千多封从江西赣州一个区政府的网宣部门泄露出来的电子邮件,并且确认了将近约43800条“五 毛党”发布的消息,估算中国大陆政府每年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信息约为4.8亿多条,其中53%的信息发布在政府网站上。
 
“五毛”一词在中国内地由来已久,最初指发生负面新闻事件时被政府雇佣在网络上刻意美化政府当局,用以和谐言论的网路评论员。因据报2004年长沙市党委宣传部的网络评论员“每月底薪600元,每帖按5角钱加薪”而得名。此后,一些中国的大学也组建了“网络评论员”队伍,负责在学校 BBS等网络平台引导舆论。每当出现负面新闻或是当局希望宣传某项议题时,几乎都可以见到“五毛党”的身影。
 
网络活跃人士吴斌告诉本台,每次在新浪微博注册新账号都被“五毛”举报而销号:
 
“中共钳制言论、封号非常厉害。新浪微博我都玩不下去了,我是一个号玩十几天就被封号。”
 
旅德中国资深媒体人长平在网络上表示:无论“五毛党”的效果如何,他们都没有存在的理由,因为这项工作缺乏正当性。现代政治中,即便是敌国之间,秘密情报组织可能是存在的,但是派遣大量的人员乔装打扮,冒充对方人员发表意见,恐怕也极为罕见。
 
 
特约记者:忻霖   责编:嘉华
来源:自由亚洲

《斯洛文尼亞日報》:斯洛文尼亞筆會對范燕瓊出境受阻表示抗議 (斯洛文尼亞語)

Pisateljice na Bledu v boj proti spolni diskriminaciji

Bled, 11. maja – Pred četrtkovim uradnim odprtjem 48. mednarodnega srečanja pisateljev je danes na Bledu prvič potekal tudi uradni sestanek Ženskega komiteja mednarodnega Pen. Kot je za STA dejala prva predsednica Mednarodnega centra Pen Jennifer Clement, je naprej potrebno spremeniti stvari znotraj same organizacije in poudariti boj proti diskriminaciji.

https://www.sta.si/2261874/pisateljice-na-bledu-v-boj-proti-spolni-diskriminaciji

First official meeting of PEN Women Writers Committee held in Bled

First official meeting of PEN Women Writers Committee held in Bled

 
Culture, 12 May 2016 / By STA
  

The first official meeting of the PEN Women Writers Committee was held to discuss giving women more weight in PEN’s public image on the eve of the official kick-off of the 48th meeting of PEN International in Bled.

PEN International President Jennifer Clement told the STA on Wednesday that changes were needed within the organisation (Photo: PEN International)
PEN International President Jennifer Clement told the STA on Wednesday that changes were needed within the organisation (Photo: PEN International)

PEN International President Jennifer Clement told the STA on Wednesday that changes were needed within the organisation.

According to the first female president, PEN’s charter speaks about fighting racial, class and national discrimination but not about the discrimination of women. Changing the charter will be on the agenda when members meet for a congress in Spain in September.

“Women are more often victims of violence than men. This is also true for writers, including journalists,” Clement said, adding that female journalists were under threat not only because of their work but also because of their gender.

“Violence against women must be understood as a form of censorship,” she stressed and explained that 14 million child brides around the globe would never learn to read or ever write a book.

“Female writers must, also because of our ability to express ourselves, become advocates for our sisters, who represent half of humankind but are often silenced,” meanwhile stressed Clara Cancline Franceschetti of the Swiss PEN Centre.

She presented a draft declaration on women’s rights that could be submitted to the UN by PEN International, to define the right to physical integrity, including the free choice of partner and motherhood, and the right to education.

Another committee member, Fan Yanqiong of Independent Chinese PEN Center, should have attended the meeting in Bled but was detained by the Chinese police after being granted a visa to come to Slovenia, committee member Mira Tanja Tuma said.

Fan Yanqiong, who has been incarcerated on several occasions due to her activism, wanted to present her own story of helping victims of injustice despite her frail health in Bled this year. In 30 years, she has advocated over 200 cases for little people who stood up against wrongdoing of officials but failed.

Tags: PEN, writers, Bled, women
来源:《斯洛文尼亞日報》

伊朗女記者納吉斯.穆罕默德被判177年

Dear members of International PEN,

I’ m writing this letter to you from the Evin Prison. I am in a section with 25 other female political prisoners, with different intellectual and political point of view. Until now 23 of us, have been sentenced to a total of 177 years in prison (2 others have not been sentenced yet). We are all charged due to our political and religious tendency and none of us are terrorists.
The reason to write these lines is, to tell you that the pain and suffering in the Evin Prison is beyond tolerance. Opposite other prisons in Iran, there is no access to telephone in Evin Prison. Except for a weekly visit, we have no contact to the outside. All visits takes place behind double glass and only connected through a phone. We are allowed to have a visit from our family members only once a month.
But it is the solitary confinement, which is beyond any kind of acceptable imprisonment. We – 25 women – have detained in total more than 12 years in solitary confinement. Political prisoners who are considered dangerous terrorists are held in solitary confinement indefinitely. Retention in solitary confinement can vary from a day up to several years.
However, according to regulations of the Islamic Republic of Iran, holding prisoners in solitary confinement is illegal. Unfortunately until now, the solitary confinement, as a psychological torture, has had many victims in Iran.
During 14 years long activity of the Center for Human Rights Defenders, the Center have published and held many protests against the use of this kind of punishment. But unfortunately the solitary confinement is still used against many of Iran’s political prisoners. The solitary confinement is used to get forced and false confessions out of the defendants. These false and faked confessions are used against the defendants during the trials. Many of the detainees in the solitary confinement are suffering from mental and physical health problems and the injuries will remain with them for the rest of their life. As a matter of a fact, the solitary confinement is nothing but a closed and dark room. A dimly confined space, deprived of all sounds and all light that can give the inmates a sense of humanity. Personally, I have been in solitary confinement three times since 2001. Once during my interrogation in 2010, I suffered a panic neurotic attacks, which I had never experienced before.
As a defender of human Right, who has experienced and have had dialogues with many people detained in solitary confinement, I emphasize that this kind of punishment is inhuman and can be considered psychological torture.
As a humble member of this prestigious organization, I urge all of you, as writers and defenders of the principles of free thought and freedom of speech and expression, to combat the use of solitary confinement as torture, with your pen, speech and all other means. Maybe one day we will be able to close the doors behind us to solitary confinement and no one will be sentenced to prison for criticizing and demanding reforms. I hope that day will come soon.
Greetings and Regards
Narges Mohammadi
Prison Evin, May 2106

國際筆會(International PEN,IPEN)

國際筆會(International PEN,IPEN)是一個世界性的非政治、非政府作家組織,享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A類地位。其旨在促進世界各國作家間的友誼與智力合作,無論其政治或觀點如何;為言論自由而奮鬥,並積極保護作家免受政治的壓迫。

PEN International
 
口號 Poets, Essayists and Novelists
創立時間 1921年
性質 NGO
目標 提升各地作家間的友誼和智力合作
總部 倫敦
服務地區
國際
主席 約翰·拉爾森頓·索羅
網站 www.pen-international.org

一切有資格的作家,不論其國籍語言種族膚色信仰都可成為筆會分會會員。每個會員需簽字同意筆會章程,以此遵守它的各項規定。

國際筆會是嘉芙蓮·艾米·道森·斯科特夫人於1921年在倫敦立的。首任會長為約翰·高爾斯華綏,早期成員中有約瑟夫·康拉德蕭伯納H·G·威爾斯以後成員中包括諾貝爾獎獲得者及世界各地的著名作家;歷任筆會會長中有阿爾伯特·莫拉維亞、海因21里希·伯爾、阿瑟·米勒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霍梅羅·阿里德吉斯。

筆會(PEN)的名字取自「詩人」(poets)、「劇作家」(playwrights)、「編輯」(editor)、「散文家」(essayists)、「小說家」(novelists)的首字母縮寫。

國際筆會目前在世界上99個國家裏成立了141個分會,估計約有15,000名會員。

國際筆會下屬的獨立中文筆會亞太地區)和維吾爾筆會(東歐)都是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的贊助對象。[1][2] 國際筆會下屬的國外藏文作家筆會也曾是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的贊助對象。[3] 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的資金主要來源於美國國會

2007年,國際筆會二〇〇七年亞太地區會議在香港舉行,但有超過一半中國作家不獲准或被官方規勸不要到港參加會議,當中包括章詒和劉曉波、趙達功[4][5]

歷任主席

  • 約翰·高爾斯華綏(John Galsworthy),1921年-1933年
  • 赫伯特·喬治·威爾斯(H. G. Wells),1933年-1936年
  • 朱爾·羅曼(Jules Romains),1936年-1941年
  • 主席團:胡適、德尼·索拉(Denis Saurat)、赫伯特·喬治·威爾斯、赫蒙·奧爾德(Hermon Ould)、桑頓·懷爾德(Thornton Wilder),1941年-1946年
  • 主席團:胡適、德尼·索拉、赫蒙·奧爾德、桑頓·懷爾德、M·福斯特(E. M. Forster)、弗朗索瓦·莫里亞克(François Mauriac),伊尼亞齊奧·西洛內(Ignazio Silone),1946年-1947年
  • 莫里斯·梅特林克(Maurice Maeterlinck),1947年-1949年
  • 貝內德托·克羅齊(Benedetto Croce),1949年-1952年
  • 查爾斯·摩根(Charles Morgan),1953年-1956年
  • 安德烈·尚松(André Chamson),1956年-1959年
  • 阿爾貝托·莫拉維亞(Alberto Moravia),1959年-1962年
  • 維克多·范·弗里斯亞(Victor van Vriesland),1962年-1965年
  • 亞瑟·米勒(Arthur Miller),1965年-1969年
  • 皮埃爾·埃曼努埃爾(Pierre Emmanuel),1969年-1971年
  • 海因里希·伯爾(Heinrich Böll),1971年-1974年
  • 維克多·索登·普里切特(V. S. Pritchett),1974年-1976年
  • 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Mario Vargas Llosa),1976年-1979年
  • 佩爾·韋斯特貝里(Per Wästberg),1979年-1986年
  • 弗朗西斯·金(Francis King),1986年-1989年
  • 勒內·塔韋尼耶(René Tavernier),1989年
  • 佩爾·韋斯特貝里,1989年-1990年(臨時主席)
  • 捷爾吉·康拉德(György Konrád),1990年-1993年
  • 羅納德·哈伍德(Ronald Harwood),1993年-1997年
  • 奧梅羅·阿里迪斯(Homero Aridjis),1997年-2003年
  • 伊日·格魯沙(Jiří Gruša),2003年-2009年
  • 約翰·羅爾斯頓·索爾(John Ralston Saul),2009年-2015年
  • 詹妮弗·克萊門特(Jennifer Clement),2015年-

来源:维基百科

流亡作家徵集文革文獻

 

流亡作家徵集文革文獻

內地當局全面禁絕文革反思活動之際,由多名海外流亡作家組成的「獨立中文筆會」,在文革發動50周年時宣佈,將啟動籌建「中國地下文學流亡文學網絡文獻館」,希望徵集整理中共建政以來,特別是文革時期流散在海內外的印刷品、手稿等獨立文學文獻。另一方面,代表中共自由主義勢力、主要在北京地區發行的《炎黃春秋》月刊,於近日刊出學者文章,主張盡可能復原文革真相,並擔心年輕學者不再研究文革。

 

學者憂內地文革研究落後

籌建計劃主要由筆會3名成員貝嶺(圖)、孟浪和廖亦武推動。貝嶺指,內地真正意義上的地下文學,其發源取決於文革期間的所謂地下讀書和文化運動,並指「沒有文革,地下文學不可能呈現如此壯觀的景象」。據悉文獻館將致力於從文學角度,如實記錄文革等歷史,「不容刻意迴避,必須誠實面對」;並希望在10年內,能從網絡形式的紀念館發展成實體紀念館。
另一方面,上海社科院歷史學家金大陸於最新一期《炎黃春秋》中,發表題為〈推進文革史的學術研究〉文章。金指出,內地關於文革的研究「是非多」,很多問題因為過於敏感,令不少研究生擔心會因此「耽誤生計」,只好選擇已被廣泛接受的安全題目來研究。金又指,擔心內地年輕一代學者正失去文革研究領域的發言權,研究會落後於海外同行。
BBC中文網/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来源:苹果日报

廖天琪致信国际笔会,攻击诽谤盛雪(附中译文和英文原文)

廖天琪致信国际笔会,攻击诽谤盛雪(附中译文和英文原文)

各位笔会同仁、笔友们:
 

自2004年起加入独立中文笔会的诗人、作家、记者盛雪,日前,在自己繁忙的日程中,自费应邀出席于5月11日到14日,在斯洛文尼亚的布莱德市召开的国际笔会女作家委员会及和平委员会,暨第四十八届世界作家大会。

 
盛雪在该次大会期间,多次发言介绍范燕琼、高瑜等的现状,提请大会关注中国严酷的言论自由环境,及作家、诗人、记者、人权律师群体、藏人、维吾尔人、蒙古人遭到的严重人权迫害。盛雪特别多次提请会议注意范燕琼女士遭到中共阻止出境与会的问题,以及高瑜女士在保外就医期间,房屋遭到强拆的可怕处境,并请国际笔会与国际社会一起继续救援范燕琼和高瑜,以避免她们遭受更严重的迫害(女作家委员会的会议记录显示了盛雪发言的一部分内容,请见耦合色部分)。盛雪女士在应邀到一所艺术学院演讲时,也是以中国的人权迫害为切入点,在介绍了范燕琼和高瑜的情况之外,她表示,去看待一个国家的言论自由度和人权状况,可以从这个国家的作家、诗人、记者的处境来看,中国作家、诗人、记者,及人权律师群体遭受的严重迫害,恰恰是中国人权问题的一个表现。盛雪同时介绍了在西藏地区,由于没有任何言论自由空间,已经有145名藏人以自焚来抗议。而维吾尔人的处境比藏人更危险。
 
在国际笔会和平委员会选举中,一些成员强烈推荐盛雪出面竞选副主席,以增加国际笔会和平委员会对亚洲国家(特别是中国)和美洲地区的关注度。盛雪考虑到希望将中国的人权问题及中共的国家恐怖主义问题带入国际笔会及更广泛的国际环境,因此同意竞选。来自二十个国家的笔会具有投票权,盛雪获得十九票。
 
在布莱德会议期间,盛雪没有提及独立中文笔会的分裂问题,也没有提及内部矛盾与纷争,更没有提及廖天琪女士在其中主要的责任。盛雪女士表示,她不希望将独立中文笔会目前出现的问题拿到国际笔会的环境里去讨论,因为中文笔会应该有能力,也应该有责任解决自己的问题。何况,国际笔会对此并没有适当的权限和立场。盛雪表示,她不愿意占用会议宝贵的时间说是非,她更不会在当事人不在场的情况下,对任何人表达批评意见。
令人震惊的是,同为独立中文笔会的同道,应该共同为中国人权问题发声的笔会同仁廖天琪女士,不但不对此表示祝贺和鼓励,反而在5月15日致信国际笔会副主席,国际笔会妇女委员会秘书露西娜•卡特曼,以及各国笔会成员共211人,无中生有的指责盛雪不当当选和平委员会副主席并直接攻击诽谤盛雪。但廖天琪的行为,立即遭到国际笔会一些成员的抵制。
 
独立中文笔会秘书处
2016年5月18日
 
附件:廖天琪致国际笔会的信中译文以及英文原文
亲爱的露西娜,亲爱的各位,

非常感谢你发来报告。作为刚重新当选的独立中文笔会会长,我很惊讶你在报告中提及盛雪女士代表独立中文笔会,这不是事实。我们笔会并未派出任 何代表出席于5月11日在布莱德召开的国际笔会妇女委员会会议。

我的同事和我更加震惊的是,盛雪得意洋洋地宣传说她高票当选国际笔会妇女委员会副主席,我们之所以为此震惊,不仅仅是因为她并非独立中文笔会的代表,而且是因为在很多意义上她并不享有好的声誉

中国作家的处境,特别是女作家的处境正在困扰着我们,他们的言论自由和人权受到严重威胁。我们仍然有我们的前会长,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在狱中。他的妻子刘霞,以及另外的作者高瑜,正在被软禁。独立中文笔会一直努力,以使国际社会了解他们的遭遇。我们对您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但我恐怕你对盛雪展现的同情,她所表达的身份是虚假的将对这种状况不会有帮助,反而造成混乱。

亲爱的露西娜,如果你想要有关情况的进一步资料或者有任何问题,请与我联系。我很高兴向你解释细节。

再次感谢您的耐心和理解

您忠诚的

天琪

Dear Lucina, dear all,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your report. As the newly re-elected president of the Independent Chinese PEN Center (ICPC), I am astonished that you mention in your report that Ms. Sheng Xue represented  ICPC, which is not true. Our PEN has not sent any delegate to the meeting of PIWWC in Bled on May 11. 
My colleagues and I are even more shocked that Sheng Xue made triumphant propaganda that she was elected as vice-chairwoman of PIWWC with great majority, not only because that she was not a delegate of Independent Chinese PEN Center, but also that she does not enjoy a decent reputation in many sence.
The situation of the Chinese writers, especially the women writers are troubling us, their freedom of expression and human rights are severely endangered. We still have our former president, the Nobel Peace Prize laureate, Liu Xiaobo, in prison. His wife, Liu Xia and the other author, Ms. Gao Yu are under house arrest. ICPC has worked hard to keep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awaring their calamities. We are grateful for your concern and support, but I am afraid that you show your sympathy to Sheng Xue, who falsefully claimed her identity, will not help the situation, but cause confusion.
Dear Lucina, if you want to have further information about the circumstances or have any questions, please contact me. I am happy to explain the details to you.

Thank you again for your patience and understanding

Sincerely yours

Tienchi

独立中文笔会创设文献馆反思文革

独立中文笔会创设文献馆反思文革

 
毛泽东时代的文革宣传画2006年在北京自由市场上卖。有的重印时加上了标题“疯狂年代”。

毛泽东时代的文革宣传画2006年在北京自由市场上卖。有的重印时加上了标题“疯狂年代”。

 

为纪念被斥为“十年浩劫”的文革爆发50周年,独立中文笔会的三位作家和诗人,5月16日发起“中国地下文学流亡文学文献馆”的网上筹创,多位海内外中国文学和历史学界的知名学者和作家应邀担任学术委员。

流亡德国的作家廖亦武、独立中文笔会创始会员的诗人贝岭和孟浪,在发起文告中表示,文革是极权主义、文化专制主义给当代中国带来最疯狂一轮巨大厄运的黑色时期。十年浩劫,人权不彰,写作受难,文学凋敝,价值碎灭。

地下文学自上世纪5、60年代的《广场》、《星火》燃起,直至70年代末冲出地表,整个80年代呈现燎原之势,“民刊”成为描述时代精神症候的重要关键词。而1989年六四事件的不幸,则让流亡凸显为现代汉语文学尖锐的时代语境之一。

文告强调,中国地下和流亡文学是当代中国历史、当代中国文学史和中文文学史的组成部分。文献馆旨在征集、收藏、整理、保护、研究和展示中国地下和流亡文学文献,倡导和推广创作及言论自由的普世价值,促进和提升中国及中文世界的文学、美学、人权与公民教育,内容以1949年,特别是文革以来最近50年内流散在海内外的独立文学出版物、印刷品、手稿、抄本、书信、日记、笔记、照片、场刊、声音影像资料等相关文献为主。文献馆常态展示平台以创刊于2005年的《自由写作》网刊为主体,同时也在独立中文笔会网站呈现。

来源:美国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