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中文笔会章程

独立中文笔会章程

(2005年10月23日第二届会员大会通过,2011年10月19日第五届会员大会修订)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本笔会是全世界用中文写作、编辑、翻译、研究和出版文学作品之人士(以下统称“中文文学工作者”)自由结合的非政府、非营利、非政党的跨国界组织。

第二条
本笔会中文正式名称为“独立中文笔会”,英文为INDEPENDENT CHINESE PEN CENTER。中文简称为“独立笔会”,英文简称“ICPC”。

第三条
本笔会是国际笔会下属成员,认同国际笔会宪章阐明的宗旨。
本章程若有与国际笔会宪章冲突之处,以国际笔会宪章的表述为准。

第四条
本笔会只代表其全体会员,不代表任何国家或地区。

第二章 宗旨

第五条
本笔会主张,中文文学工作者不论具有何种政治倾向和其它观点,不论所在国家和社区,不论采用何种形式和文体,都有写作、发表和出版作品之自由,都有批评当权者的权利,而不应因此受到任何国家特别是极左或极右当局的政治迫害和监禁。本笔会反对任何当权者在非紧急状态下施行新闻、出版控制或预先审查要发表的言论。

第六条
本笔会主张,中文文学自有其语言特性,超越国界和民族。任何人都有权使用中文进行写作和表达。中文作品在任何国家和地区的发表和流通,都不应因当地政治制度和局势而受到干扰。

第七条
本笔会主张,中文文学作品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资源,在任何情况下,即使在战争等紧急状态,都不得以政治、民族、国家、宗教、意识形态等理由毁损中文文学作品。

第八条
本笔会主张,中文文学工作者不得滥用言论自由、写作自由与出版自由。
本笔会反对以任何政治的、个人的或其它目的,用中文或其它文字进行侮辱、诽谤、捏造或故意传播谎言。

第九条
本笔会希望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竭力消除社群、种族、阶级和民族之间的仇恨,并提倡人类在同一世界和平共处的理想。
本笔会相信,维护中文写作者的自由,促进中文文学的交流,将有助于实现这样的理想。

第三章 会员

第十条
本笔会会员,必须符合下列所有标准:
1、符合国际笔会规定的会员条件并签署国际笔会宪章;
2、赞成本笔会上述宗旨并履行会员义务;
3、使用中文写作、编辑、翻译、研究或出版文学作品,不论其母语、肤色、民族、国籍或信仰。

第十一条
申请入会者应提交申请表、个人简历及两名会员的签名推荐信。
申请材料应向本笔会秘书处或理事会成员提交。
申请经本笔会理事会批准后,即成为会员。

第十二条
本笔会会籍无排他性。会员有权参加国际笔会的其它分会,有权参加其它作家协会、作家工会等任何作家组织;有权加入任何政党、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可出任公务员。
为了保持本笔会的非政府、非政党组织性质,本笔会理事不得同时出任政府官员职务或政党领导人职务。

第十三条
本笔会会员享有如下权利:
1)本笔会的选举权、被选举权、提案权和表决权;
2)申请参与本笔会工作的权利,应聘为本笔会雇员的优先权;
3)本笔会奖项、各种资助和减免会费的申请权、提名权和被提名权,获得本笔会服务的优先权;
4)参加本笔会会员大会及所举办其它会议和活动的权利;
5)对本笔会会务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有权向会长、理事会或其它工作机构提出建议、批评和质询,并得到适时答复;
6)在会员权利受到损害时,有向会长、理事会或会员大会投诉的权利,并得到适时答复和处理;
7)有权在任何时候以书面形式申请或声明退会。
会员权利一律平等。会员可因故自动放弃或依本笔会规章暂停行使部分权利。

第十四条
本笔会会员应履行如下义务:
1)遵守国际笔会规定、本笔会章程、规则和决议;
2)维护本笔会合法权益,不从事有损笔会声誉或权益的活动;
3)参加本笔会的工作或活动;
4)每年按规定交纳会费,但理事会根据个人申请或其它特殊情况批准减免会费者除外。
加入本笔会后未交纳会费的新会员,或连续两年不交纳会费也不参与本会任何活动的失去联系会员,视为自动放弃会员部分权利,暂时失去第十三条1至3款所列举的权利,直到交纳会费时再自动恢复,否则除入狱会员外,一年后以自动退会处理。

第十五条
会员有下列情形,经会员大会或理事会表决,可终止其会员资格:
1)公开反对章程第五条至第九条所阐明的笔会宗旨;
2)从事严重有损笔会声誉的活动,经会员大会或理事会警告而不停止;
3)参与违背笔会宗旨的、对中文文学工作者的迫害行为;
4)向本笔会提供的个人身份、简历或作品资料被证实有虚假信息。
会员资格被终止者可保留会籍一年,以观后效,但同时失去由会员大会或理事会所决议限制的第十三条1至5款所列举的全部或部分权利,直到理事会在保留会籍一年内恢复这些权利。

第四章 会员大会

第十六条
本笔会最高机构是会员大会。
本笔会的一切权力来自会员大会的授予。

第十七条
会员大会每两年召开一次,由会长召集并责成秘书处负责筹备。
会员大会应在上次大会结束后二十个月至二十六个月之间召开。
会员大会闭会期间,理事会或三分之一以上会员联署,可要求召开紧急会员大会。
紧急会员大会由会长召集并责成秘书处负责筹备,并在提出日后在一个月内召开。

第十八条
会员大会行使下列权力:
1、审查通过会长代表理事会提交的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
2、选举理事和会长;
3、确认荣誉会长称号,决定授予和取消荣誉理事称号;
4、审查通过章程修正案和其它提案;
5、决定笔会的解散或合并;
6、其它未曾授予理事会和会长的权力。

第十九条
会员大会在全体有投票权的会员半数以上在大会开始时报到,即为有效。
会员大会对工作报告、财务报告和其它提案的表决,有参与投票会员半数以上赞成,即为通过。
会员大会选举理事和会长,由得票较多的候选人当选。

第二十条
理事会、各工作委员会或五人以上会员联署,可向会员大会提出提案。

第五章 理事会、理事、候补理事、会长、副会长

第二十一条
理事会是本笔会决策机构,对会员大会负责,在会员大会闭会期间行使决策权。
理事会理事总数应为奇数,不低于九人。
理事会设候补理事两人,在理事缺位时,以当选票数较多者增补为理事。
理事会的理事和候补理事由会员大会直接选举,得票较多的理事候选人依次当选为理事,理事当选数以外的前两名当选为候补理事。。
五名以上会员联署,可以向会员大会提名理事候选人。

第二十二条
本笔会设会长一人、副会长一至二人。
会长由会员大会从新一届理事中直接选举,得票较多的会长候选人当选。
副会长由理事互选产生。

第二十三条
会长、副会长和理事任期两年,可连选连任。

第二十四条
理事、候补理事、会长、副会长均有权辞职。
理事、候补理事、会长、副会长不可同时出任政府官员职务或政党领导人职务,否则必须辞职。
理事辞职须向会长提交正式辞职书,经理事会确认后,作为理事缺位处理,由候补理事替补。
候补理事辞职,经理事会确认后,在不影响理事会会议达到有效理事人数时可留待下届会员大会补选,在影响理事会会议达到有效理事人数时,按照二十八条召集理事会扩大会议。
会长辞职须向理事会提交正式辞职书,经理事会确认后,作为会长缺位处理,由第一副会长替补。第一副会长缺位则由第二副会长替补。第二副会长亦缺位则参照第二十六条召集紧急会员大会补选。
第一副会长或第二副会长辞职,经会长确认后,由会长从现任理事中任命副会长替补。会长或副会长同时辞去理事职务则按理事辞职处理。
五分之一以上会员联署,可提出会长、副会长或理事罢免案,由理事会进行表决,以三分之二以上理事通过为有效。

第二十五条
理事会行使下列职权:
1、决定秘书长、工作委员会负责人和其他工作人员的任命;
2、决定本笔会工作计划和预算;
3、审查通过向会员大会提交的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
4、制定理事会议事规则、财务规则和其它规则;
5、审查批准和取消会员资格,决定会费的标准和金额;
6、决定授予和取消荣誉会员称号;
7、决定新增或调整工作委员会,决定调整秘书处构成,决定设立理事会专门工作小组或特别争议的仲裁小组;
8、决定本笔会各种奖项;
9、决定理事的分工,决定设立财务监督理事(简称监事);
10、决定以本笔会名义发表公开信或声明、向国际笔会大会提出议案;
11、决定罢免案和决定召开紧急会员大会;
12、解释本笔会章程和其它规则;
13、审议秘书长、工作委员会负责人的工作报告和汇报,对相关工作决定提出质询和复议;
14、会员大会授予的其它权限。

第二十六条
理事会会议在一半以上理事出席时有效。
理事会决议除章程另有规定外,出席理事一半以上同意即为通过。
理事会三分之一以上成员不得同时在本笔会担任其它行政职务。
理事会会议由会长召集和主持。会长因故不能履行职责时,由第一副会长代行会长职责。第一副会长因故不能履行职责时,由第二副会长代行其职责。
正副会长均缺位时,由理事会剩余成员的多数推选召集人,负责召集紧急会员大会,补选理事、候补理事,并在理事中补选笔会会长、副会长。
三分之二以上理事联名提议,也可召集理事会会议。

第二十七条
理事会的决议,必须对全体会员通报。
理事会未决议的事项和会议辩论记录,由理事会决定是否公开。

第二十八条
因不可抗力不能出席理事会会议的理事由候补理事替补后有效人数依然不足,而非必须召集紧急会员大会的事务,可召开理事会扩大会议处理,由非理事的正或副秘书长、司库及工作委员会负责人参与理事会投票。
理事会扩大会议由会长召集。会长因故不能履行职责时,适用章程二十六条之规定。

第二十九条
笔会会长行使下列职权,对会员大会负责,并在会员大会闭会期间向理事会负责:
1、召集和主持理事会会议。理事会会议一年不得少于四次;
2、向理事会提名秘书长和工作委员会负责人人选;
3、发布理事会决议和本笔会对外文告;
4、按照理事会的授权范围,决定本笔会的日常财务;
5、作为本笔会法人代表,对外代表本笔会;
6、代表理事会向会员大会提交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
7、决定其他理事会授权的事项。

第六章 秘书处和工作委员会

第三十条
秘书处和工作委员会是本笔会的日常工作机构,向理事会负责。
秘书处设秘书长一人,副秘书长一至二人。
监事有权查看和质询秘书处的财务和其他工作记录。

第三十一条
秘书长领导秘书处工作,协调各工作委员会的工作。
秘书长由会长提名并经理事会批准任命,接受会长的领导。
秘书长非理事时,得以列席理事会会议。
秘书长负责执行理事会批准的预算和工作计划,筹备会员大会和选举工作。但须遵行理事会的决议和财务规则。
秘书长在授权范围内的财务决定,在决定作出三日内向会长和监事通报。

第三十二条
工作委员会是本笔会的专门工作机构。
部分工作委员会为国际笔会下属工作委员会的对口工作机构,如“狱中作家委员会”等,必须尊重国际笔会各对口工作委员会的指示。
其它工作委员会是本笔会自己特别设立工作机构,如“自由写作委员会”、“网络工作委员会”等。
工作委员会负责人由会长和秘书长提名,经理事会批准任命。
工作委员会负责人为非理事时,得以列席与工作委员会有关的理事会会议。
各工作机构之间的合作由秘书长负责协调。

第三十三条
秘书处设财务秘书(司库)一人,负责笔会的财务管理、会费收取、经费申请报告等事务。
财务秘书由秘书长提名,经会长任命,并报理事会批准。
财务秘书无权作出财务决定,在工作上接受秘书长和笔会会长的领导。
财务秘书非理事时,得以列席与财务有关的理事会会议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四条
本笔会创立写作自由奖和林昭纪念奖,以表彰在艰难境遇下从事自由创作并获得成就,或为捍卫出版自由、言论自由和写作自由有突出贡献的中文或其它语种作家。具体评选事项由理事会另行规定。

第三十五条
本章程所称“以上”、“之间”,均包括本数。

第三十六条
本笔会不是作家工会组织,不负责维护作家的版权权益和其他经济权益。

第三十七条
本笔会设立如下荣誉称号:
1、荣誉会长:留请本笔会卸任会长自愿担任,但对系狱者可不征求其本人意见。荣誉会长称号由会员大会确认,无任期限制。
2、荣誉理事:聘请有崇高文学成就或对本笔会有卓越贡献的人士担任。荣誉理事称号由会员大会决定授予或取消,无任期限制。
3、荣誉会员:授予本笔会重点营救的非会员狱中作家。荣誉会员由狱中作家委员会提名,理事会决定授予或取消。

第三十八条
本章程在获得会员大会通过的即日起开始生效。
理事会或五分之一以上有投票权的会员联署,可向大会提出章程修正案。
章程修正案经参与投票会员三分之二以上赞成,即为通过。

独立中文笔会会员大会议事规则

独立中文笔会会员大会议事规则

(独立中文笔会第三届会员大会2007年10月9日通过,第五届会员大会2011年10月13日修改,第六届会员大会2013年10月17日再次修改)

 

第一条 序言

1.1、本规则根据独立中文笔会(以下简称“本会”)《章程》,并参照《国际笔会代表大会议事程序》制订,旨在规范本会会员大会的运作程序和方式,提高议事效率。

1.2、会员大会召开的会议分全体会议和非全体会议:

(1)全体会议:参加会员大会的会员全体举行的会议,是会员大会行使权力的主体,因此本规则适用的“会员大会”(以下简称“大会”),如果不作特别说明,只限于其全体会议。

(2)非全体会议包括:针对某事项召开特别的调查或听证会议,各工作委员会针对相关提案召开的特别会议,以及其它根据大会需要安排的会员分组会议。除大会主席另行决定外,非全体会议亦应向全体会员公开。非全体会议的议事规则将另行规定。

 

第二条 大会的召集

2.1、会长为大会召集人。

2.2、会长因故不能召集大会,可委托一名副会长或理事担任大会召集人。

2.3、理事会或三分之一以上会员联署,可要求会长召集紧急会员大会,并在提出日后在一个月内召开。会长拒绝召集紧急会员大会,可由理事会或联署会员推选大会召集人。

2.4、大会召集人应至迟在会员大会召开之前六十天(紧急会员大会不受此时间限制),决定大会的召开日期、地点、方式(互联网通讯方式或其他方式),同时责成秘书处通报全体会员并负责筹备,在大会召开之前的理事会会议上提交大会议程和大会相关文件。

 

第三条 大会参加者及法定人数

3.1、本会全体会员应尽可能参加会员大会的会议和投票。

3.2、大会召集人应责成秘书处在大会召开时确认参加大会的会员人数。

3.3、大会法定人数为全体有投票权的会员半数以上在大会召开时与会报到。与会人数不足大会法定人数时,大会召集人可以决定将会议延期召开。

3.4、本会荣誉成员有权作为观察员列席大会的会议。

3.5、大会召集人在咨询理事会后,可邀请本会以外人士作为观察员,列席会员大会。

 

第四条 大会会议议程

4.1、会员大会的所有会议议程应向全体会员公开,由大会召集人责成秘书处准备议程草案稿,提交理事会通过。

4.2、议程草案应在大会召开的三天前发给全体会员。

4.3、大会议程应包括以下事项:

(1)通过大会议程;

(2)确定大会监票人;

(3)审查通过理事会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

(4)审查通过各项提案

(5)选举;

(6)其它事项。

 

第五条 大会主席

5.1、会员大会召集人应担任大会主席,或委托其他人担任。

5.2、大会主席的权责:

(1)决定和宣布每次会议的开始与结束;

(2)在进入大会议程之前,向大会通报任何自己认为要立即关注的事项;

(3)指定大会秘书处及其秘书长和三名监票人;

(4)主持会议,指导讨论,维持秩序,在情况需要时确保会议遵守本会章程和本规则,给予或取消向大会发言的权利;

(5)裁定会议争议和程序动议,

(6)将报告、动议、提案、修正案、候选人名单等付诸票决;

5.3、大会主席不应投票。

5.4、当大会主席及其委托人在会议中都缺席时,大会应选出一位代理主席,具有主席的相同权责,直到大会主席或其委托人回来主持会议。

 

第六条 大会秘书处、秘书长、监票人

6.1、大会秘书处由本会秘书处加大会主席指定的其他会员组成,受大会主席指导,为大会提供必要服务。

6.2、大会秘书长由本会秘书长或改由大会主席指定的其他人担任,协调大会秘书处的各项工作。

6.3、大会秘书处的职责:

(1)在大会主席指导下根据大会议程提供服务,包括文件处理和会议记录;

(2)根据章程和相关规定对大会提案进行程序性审核;

(3)协助选举工作,为候选人提供必要服务;

(4)由大会主席专门指定的三名监票人,协助票决的计票工作,负责点票事务;

(5)大会主席临时交办的其它服务。

6.4、监票人和任何涉及选票内容的会员对不公开投票情况负有保密义务。如有五名会员对某监票人提出不信任动议,可向大会主席提出更换人选,大会主席如不接受,则须提交大会直接票决监票人,以得票多者为当选。

6.5、大会秘书处成员对职责以外的大会事务应予以回避:

(1)不得参与任何提案、动议的提出、联署或附议;

(2)不得作为候选人参选,也不得参与提名候选人或助选;

(3)大会发言必须先经大会主席批准。

 

第七条 大会行为准则

7.1、大会任何发言都应先公开向大会主席提出申请并获批准。大会主席应尽量给予每个申请者发言机会,可根据大会议程要求附以适当的时间或篇幅限制,并决定发言者的顺序。

7.2、未经大会主席特许,任何人无权对同一动议、提案或修正案发言超过一次,只有提案人在大会主席宣布讨论终止前有权发言两次。

7.3、大会主席可根据会议特点决定,特许取消7.1和7.2款对发言的限制。

7.4、有违大会程序的发言,或带有人身攻击的发言,大会主席应立即制止,并予以取消或删除。对不服从大会主席决定者,可取消其发言资格或中止与会资格。

7.5、大会程序争议应由大会主席裁定。对大会主席的程序裁定不服可立即提请大会票决,但必须有至少九位会员当场附议,否则大会主席裁定自行生效。

 

第八条 大会提案

8.1、大会提案分为四类:章程修正案,罢免案,其它常规提案和紧急提案。除紧急提案外,都应在大会召开的十五天前提交秘书处,在理事会于大会召开之前的最后一次会议上核准,列入大会议程。

(1)章程修正案:根据《章程》第三十八条处理,由理事会或五分之一以上会员联署提出;

(2)罢免案(复议):根据《章程》第二十四条七款处理,五分之一以上会员联署提出,经理事会审议后,可按常规提案提出复议。

(3)常规提案:理事会、各工作委员会或五人以上会员联署提出。

(4)紧急提案:理事会、各工作委员会或五人以上会员联署,在大会召开前十五天内到大会宣布结束前提交的提案,包括对前三类提案的修正案,经过秘书处审核,由大会主席核准列入大会议程。

8.2、所有大会提案都应根据章程和相关规定进行程序性审核,下列提案不应列入大会议程:

(1)提案不符合本条8.1款规定的提交条件;

(2)提案明显在《章程》规定的笔会管辖事务之外;

(3)提案属于《章程》规定已完全授权理事会或会长决定的职权范围;

(4)提案为本次大会已票决之事项。

8.3、秘书处审核时应尽可能将相似的提案合并。

8.4、秘书处审核有修正案的提案时,应提议各案讨论及付诸票决的顺序。

8.5、秘书处的审核意见,应根据本条8.1款的提案分类,提交理事会或大会主席核准。

8.6、如果提案经过一次或数次票决被部分修正,该修正过的提案应提交大会作最后票决。

8.7、任何已列入议程的提案,可由提案人在付诸票决前的任何时候全部或部分撤消。不过,对此撤消的提案或部分,任何其他会员都可无须事先经核准而动议将其恢复。

 

第九条 程序动议

9.1、有关程序的动议可由参加大会的任何会员随时提出,无须事先经核准。这样的动议包括:

(1)参照先例的动议;

(2)推迟议决有疑问事务的动议;

(3)中断讨论某特定问题的动议;

(4)终止讨论某提案或修正案而立即票决的动议;

(5)大会进入议程下一项目的动议;

(6)休会的动议;

(7)投票方式的动议。

(8)质疑票决结果的动议。

(9)反对大会主席裁定的动议。

9.2、除有特别规定以外,一项程序动议如获得另四位会员当场附议,应由大会主席立即裁决。

9.3、反对大会主席裁决的动议如获得另九位会员当场附议,大会主席应将此动议付诸大会票决。在付诸票决前,大会主席可以允许发言支持或反对动议,双方至多各三人。在动议票决通过后,大会主席应立即付诸执行。

 

第十条  投票程序

10.1、会员每人一票,参加大会者直接投票,未参加大会者可委托参加者代理投票或进行通讯投票。

10.2、投票方式在无特定要求时采取公开投票,如举手投票,或在互联网大会社区内直接投票。

10.3、大会主席可自行决定,对争议很小的提案采取尽量快捷方便的公开投票方式。

10.4、大会主席宣布一项票决开始后,相关的大会发言、辩论和游说都应停止,除针对票决程序的动议外,不得打断和干扰票决程序。

10.5、只要有会员动议某项票决采取无记名或其他秘密投票方式,就应按此动议要求的方式投票。

10.6、在各类提案中,章程修正案应首先票决,其次是本规则及其修正案。

10.7、针对同一事项有两个以上提案或修正案时,由大会主席决定采取下列任一种票决方式:

(1)同时表决:以得票最多的选项为胜;如得票最多的选项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票数相等,这几个选项应进行第二轮投票,以得票数超过投票会员半数的选项为胜;

(2)逐案表决:依后提案先表决的顺序,当某个提案获得通过后,此后的提案是否付诸表决,由大会主席决定,但通过修正的原提案必须最后付诸表决。

10.8、对动议、提案或修正案的表决,如无特殊规定,以超过投票会员半数赞成为通过。

10.9、对紧急提案,以投票会员三分之二的多数赞成为通过。

10.10、三分之二的多数应是赞成或反对某个提案或修正案的总投票数的三分之二。

10.11、票决结果应尽早当场宣布,不得晚于大会结束。

10.12、票决结果宣布后24小时内若无质疑动议提出,即自行生效。

10.13、质疑票决结果的动议,应在宣布后24小时内向大会主席提出,由主席裁决是否需要重新点票或重新投票。对新的票决结果不得再提动议。

 

第十一条 代理投票

11.1、未参加会员大会的会员,可委托参加大会的任何会员代理投票,并计入票决数。

11.2、代理投票应依据委托人签署的委托书,说明是全权委托或部分委托代理投票。

(1)全权委托:容许代理人在大会上代理参与任何投票,全权委托书应在大会召开的十五天前提交秘书处审核,并经理事会核准;

(2)部分委托:容许代理人在大会上代理参与委托人指定事项的投票,部分委托书应在指定事项开始投票至少三天前提交秘书处审核,并经理事会或大会主席核准。

11.3、每个会员最多可代理另四位会员投票。

11.4、代理投票权只应用于投票,不适用对提案的联署或对大会程序动议的附议。

11.5、代理投票委托书应抄送给全部监票人。

11.6、代理投票人应在选票上加注:

(1)记名投票时应加注委托人名;

(2)不记名投票时应加注“代理”两字。

11.7、委托人可在任何时候向秘书处或大会主席提出撤消其委托书,大会主席核准后应及时通知其代理投票人,停止在此后票决中代理投票。

11.8、代理投票可在大会期间由委托人的出席投票所取代。

 

第十二条 通讯投票

12.1、每个会员都可通讯投票,表决已经列入大会议程的事项包括选举投票,可以电子邮件或传真或邮局信件投送:

(1)在大会开始前,通讯投票应在此三天前送达秘书长;

(2)在大会开始后,通讯投票应在投票正式截止前送达监票人。

12.2、重复的通讯投票应以在投票正式截止前最晚收到的选票为准。

12.3、通讯投票在大会期间可由同一投票人出席投票所取代。

12.4、会员大会在互联网大会社区举行时,不记名投票方式若不方便使用,可改为以署名电子邮件投票方式为主的通讯投票,程序如下:

(1)大会秘书处应将选票通过互联网群发到参加大会的全体会员的个人电子邮件信箱;

(2)投票的会员应将各自的选票署名后投送到监票人的电子邮件信箱。

 

第十三条 选举程序

13.1、秘书处应至迟在会员大会召开之前六十天(紧急会员大会不受此时间限制)向全体会员通报选举事项,征求提名理事候选人。

13.2、理事候选人提名应至迟在会员大会召开之前十五天或理事会可能决定的更短时间提交给秘书处。提名应包括五名以上会员联署、候选人同意参选的签名信和简历。

13.3、秘书处应尽早且至迟在大会选举日期前十五天,将全部理事候选人名单、简历及其它相关资料发给全体会员。

13.4、选举应以秘密投票举行。每位有投票权的会员应至迟在理事选举日期一周前收到一份正式选票。选票可在大会选举时用于直接投票,或以通讯投票在投票正式截止前送达监票人。

13.5、获得最高票的那些候选人当选,以补足理事会的席位;理事当选数以外的前两名当选为候补理事。

13.6、如果最后一席理事或候补理事有两位或更多候选人得票相等,参加大会的会员应对得票相等者继续投票选举。

13.7、只有理事可竞选会长,并至迟在会长选举正式投票日期二天前向大会提交竞选意向书,回答会员的提问。

13.8、获得超过会员投票半数的候选人应当选为会长。

13.9、如果没有候选人获得超过会员投票半数,出席大会的会员应进行第二轮投票,在第一轮选举中得票最高的两位候选人间票决:

(1)获得相对多数票的候选人应当选;

(2)如果两位候选人得票相等,应以抽签决定当选。

 

第十四条 大会文件

14.1、秘书处应保存大会的所有会议记录及相关互联网通讯资料。

14.2、会员可以查阅会议记录及通讯资料,但不得违背秘密投票原则。

14.3、会员大会所通过的所有决议文本,应由秘书处在大会结束后尽早且至迟一个月内发送给全体会员。

14.4、任何人未经理事会批准,不得向会外传播任何大会文件,包括会议记录、通讯资料和大会决议等内容。

 

第十五条 生效与修改

15.1、本规则在获得会员大会通过起开始生效。

15.2、本规则条文若与本会《章程》相冲突,以《章程》相关条文为准。

15.3、理事会或五位以上会员联署,可向会员大会提出本规则修改提案。

15.4、本规则修改提案经超过投票会员半数赞成,即为通过。

国际笔会宪章

国际笔会宪章

由笔会章程、规则和议事程序组成

(国际笔会代表大会于1979年7月在里约热内卢年会通过,1988年4月在伦敦剑桥会议上修订,1998年9月在赫尔辛基年会再次修订,2001年11月在伦敦年会,2003年11月在墨西哥城年会,2004年9月在特隆姆瑟年会,2005年6月在布莱德年会、2006年5月在柏林年会继续修订)。

 

国际笔会章程

笔会章程根据国际笔会代表大会所通过的各项决议概括如下:

笔会确认:

·文学不论国界,必须不受政治或国际动荡的阻碍而保持人际间之共同交流。

·无论何种处境,特别在战时,民族或政治激情都不应损及艺术作品这一人类之共同财富。

·笔会会员无论何时都应尽其影响促进各民族间之谅解及相互尊重,誓尽全力消除种族、阶级及民族仇恨,并支持人类一体和平共处一个世界之理想。

·笔会支持每个民族内及各民族间思想无碍传播之原则。笔会会员誓言反对其所属国家、社会及全世界无论何处以任何形式压制言论自由。笔会赞成新闻自由,反对和平时期之任意新闻检查。笔会认为,世界向高度组织的政治经济秩序之必然发展,使对政府、管理部门和公共机构之自由批评大有必要。而且,既然自由意味着自律,笔会会员誓言反对出于政治及个人目的危害新闻自由,如发表谎言、故意作伪及歪曲事实。

笔会会籍向一切签署认同以上宗旨之合格作家、编辑和翻译开放,不考虑其国籍、 族裔、语言、肤色及宗教信仰。

 

国际笔会规则

第一部分 笔会中心和会员

第一条 国际笔会

(甲)国际笔会创建于1921年,其宗旨详见章程。国际笔会由全世界各笔会中心组成,依照英国法律建立,并根据章程、规则及议事程序组成的国际笔会宪章,设总部于伦敦。

(乙)国际笔会为非政治组织,承诺无私捍卫《联合国人权宣言》第19条所阐述的言论自由和思想自由。

(丙)国际笔会向各笔会中心收取年费,接受各中心的捐赠,包括补贴、馈赠、遗产和利息。国际笔会可拥有任何形式的财产与投资。

 

第二条 笔会中心

(甲)一个笔会中心是由符合本规则第三条规定资格的至少二十名会员组成的协会,有经选举产生的管理机构,并根据本规则报国际笔会认可。

(乙)当一个笔会中心发起人将其所有创会会员签署的笔会章程,以及确定每名会员资格的履历副本,递交给国际笔会秘书处后,国际笔会才予以考虑认可该笔会中心。

(丙)现有的笔会中心或国际笔会理事会,可提名设立一个新的笔会中心。

(丁)笔会中心可由国际笔会代表大会三分之二的多数票而建立。

(戊)每个笔会中心都应自觉遵守本规则,包括如下规定:

(1)笔会中心及其每个会员都应签署《国际笔会章程》;

(2)笔会中心应向国际笔会秘书处递交其章程性文件,并于每年一月份提交一份包括会员名单在内的该笔会活动简报;

(3)笔会中心须接受代表大会所通过的文件指导。

(己)每个国家通常设一个笔会中心,除非该国地域辽阔或存在多种语言文学。若提议在某国增加笔会中心,应首先与该国所有现存的笔会中心协商。任何一国的笔会中心数目不可超过五个。一国可允许有任何数量的分会,但该国笔会中心在国际笔会代表大会上的投票权限定为五个,正式代表限定为十名。

(庚)笔会中心的设立也可不与任何国家相关联。

(辛)每个笔会中心只代表其全体会员的意见。

 

第三条 笔会会员

(甲)笔会会籍向签署认同《国际笔会章程》的作家、编辑、翻译开放,依据文学特长和作品数量确认资格,而不考虑其国籍、族裔、语言、肤色及宗教信仰。为了表彰在弘扬国际笔会宗旨方面做出相当贡献的个人,笔会中心可授其联系会员的荣誉。

(乙)笔会会员在遵守本规则第四条的前提下,可有多个笔会中心会籍的资格。

(丙)每个笔会中心都可自主决定,将参加其会议的权利扩大到任何其它笔会中心的会员。

(丁)笔会中心如果发现有会员明显背离《国际笔会章程》的精神,应取消其会籍。

(戊)笔会中心应立即向国际笔会秘书处通报依据第三条(丁)款取消任何会员资格的事项。

 

第四条 笔会会员投票权

(甲)任何会员都无权就一个笔会中心以上的事务投票。

(乙)拥有多重笔会中心会籍的会员,选举期间应选择自己投票的笔会中心,并通知其会籍所在的每个笔会中心。

 

第五条 会费

(甲) 每个笔会中心每年应按国际笔会代表大会确定的金额向国际笔会交纳年费。

(乙) 任何未交年费的笔会中心应向国际秘书提出解释。对连续两年不交纳年费又未提出合理解释的笔会中心,可按照第六条(乙)款规定暂停会权。

 

第六条 笔会中心的退出、停权和开除

(甲) 国际笔会代表大会可针对下列任何一种情况,宣布一个笔会中心的活动中止:

(1)该笔会中心的官员或代理官员签署的退出书递交给国际秘书,且国际秘书认为可接受。

(2)该笔会中心全部会员少于二十人。

(3)该笔会中心对国际秘书的连续询问不回复。

(4)依据国际秘书坚实的建议。

如果不能提出反对上述决定的合理意见,代表大会应在下次会议中宣布该中心已停止存在。

(乙)一个笔会中心的行为如明显地背离《国际笔会章程》的精神,或对连续两年不交纳年费未提出被国际笔会理事会认为合理的解释,国际笔会代表大会可暂停该笔会中心与国际笔会的从属关系,暂停其自称为国际笔会分会的权利。理事会应把此议案及相关证据提交给国际笔会代表大会。在投票表决这样的议案之前,该笔会中心应有充分机会陈述此案。

(丙)在依据第六条(乙)款决定停权一段时间以后,代表大会可取消对该笔会中心停权的决定,也可将其从国际笔会中开除。决定从国际笔会开除一个笔会中心,需要参加代表大会并有投票权的代表投票数的三分之二多数。

 

第二部分 年会、代表大会和会议以及委员会

 

第七条  年会与会议

(甲)国际笔会每年召开一次年会,会议持续数日,对各笔会中心的会员及来宾开放。其间必须举行代表大会会议,同时也安排文学研讨会及其它社交活动。

(乙)国际笔会及其常设委员会可定期举行讨论会及其它会议。

 

第八条 代表大会

(甲)代表大会是国际笔会的立法机构。

(乙)代表大会组成如下:

(1)代表(每个笔会中心不多于两名代表);

(2)官员,按本规则第十六条规定;

(3)执行主任(依职参加);

(4)每个正式任命的委员会派一名代表;

(5)国际笔会顾问。

(丙)代表大会及其委员会的成员向国际笔会提供的服务均无报酬,但国际笔会可给依职参加的成员支付工资和津贴。

(丁)代表大会须在国际笔会年会期间举行会议。根据理事会的决定或不少于二十个笔会中心的书面要求,也可在任何其它时间召开代表大会。

(戊)各笔会中心代表之外的大会成员不得投票。

 

第九条 代表大会职责

代表大会职责如下:

(甲)认可笔会中心的从属关系,暂停和开除笔会中心;

(乙) 依据本规则第十一条选举一个专门的“遴选委员会”,以便挑选国际笔会会长、国际司库、国际秘书、理事会成员的候选人;

(丙)选举国际笔会官员;

(丁)根据理事会和顾问委员会建议,批准国际笔会的预算;

(戊)根据理事会建议,批准对顾问委员会的任命;

(己)票决提交给大会的议案;

(庚)决定年会地点;

(辛)考虑和讨论关于国际笔会的任何其它事宜。

 

第十条 议案

(甲)代表大会的议案应依据议事程序第七、九、十一和十七则之规定提交和票决。

(乙)修改本规则或章程的议案,应获三分之二的多数通过,并应采取记名投票。紧急议案需要三分之二的多数通过。常规议案可以简单多数通过。

(丙)代表大会上正式通过的对国际笔会章程、规则或议事程序的修正案,应在国际秘书通知所有笔会中心后才生效。

(丁)所有其它议案一经通过即生效。

 

第十一条 委员会

(甲)代表大会在无损其职权的前提下,可指定或选举常设委员会、专门委员会、特别委员会或临时委员会,以便就任何与国际笔会目的有关的事务加以考虑或提交报告。

(乙)委员会的形成和功能应依据《议事程序》第二十二则之规定。

(丙)依据本条款设立一个专门委员会,称为“国际笔会顾问委员会”,组成人员不超过十四人,拥有适用的知识、背景或技能,对国际笔会的目标、目的和项目尽心尽责。顾问不必一定是国际笔会会员。

(1)国际笔会顾问委员会的宗旨是支持促进国际笔会的目标、目的和项目,特别是在为本组织的工作开发途径、方法和资源方面,给国际笔会理事会提供帮助和咨询;

(2)顾问由理事会提名,代表大会任命,任期三年,可连选连任;

(3)顾问委员会每年至少与理事会举行一次联席会议,并定期收到理事会所有与顾问委员会宗旨有关的文件,包括议程和理事会记录;

(4)顾问委员会从其组成人员中提名一位主席,并提交代表大会予以任命;

(5)顾问委员会主席可任职最多六年;

(6)国际秘书、司库和执行主任是顾问委员会当然顾问,参加顾问委员会会议,但无投票权。执行主任是顾问委员会当然秘书。

(丁)依据本条款设立一个专门委员会,称为 “遴选委员会”,以便挑选国际笔会会长、国际司库、国际秘书、理事会成员的潜在候选人。遴选委员会须:

(1)由五名过去或现任大会代表组成,经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任期三年。

(2)依据本规则第十七、二十一、二十四和二十八条,在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在其内部并与各笔会中心作必要协商,以确定合适的候选人。

(3)就遴选理事候选人而言,考虑地域代表性、性别、民族和小语种,以尽可能实际地反映国际笔会成员的全球性。

 

第十二条 投票

(甲)每个笔会中心在代表大会上有一票。笔会中心代表之外的大会其它成员不得投票。

(乙)依据《议事程序》第十则之规定的条件,可实行通讯投票方式。

(丙)依据《议事程序》第十一则之规定,一个笔会中心可授权另一个笔会中心代理投票,但代投的笔会中心不允许代理超过三个。

 

第十三条 出席代表大会

(甲) 参加大会的每笔会中心两名代表必须是受正式委派的笔会中心的会员。

(乙)代表大会的会议对笔会全体会员开放,他们有权以观察员的身份参加,除非代表大会以三分之二的多数决定哪些会议或其中的部分必须闭门举行,未获授权者不得出席。

(乙)依据《议事程序》规定的条件,可邀请来宾和观察员。

 

第十四条 议事程序

(甲)代表大会的会议应依据本规则所附的《议事程序》进行。

(乙)《议事程序》应经代表大会通过并可作修改。依据《议事程序》第七则,任何此类修正案必须以常规议案提交。

 

第十五条 主办笔会

(甲)每次年会或讨论会可由一个或多个笔会中心主办,讨论会可由常设委员会主办。

(乙)主办笔会应依据《议事程序》第二十一则所列,为年会或会议的举行提供必要的服务。

 

第三部分 官员

第十六条 国际笔会官员

(甲)国际笔会官员如下:

(1)国际笔会会长

(2)国际笔会荣誉官员(荣誉会长和副会长)

(3)国际秘书

(4)国际司库

(5)选任理事

(6)常设委员会主席和专门委会主席

(乙)官员不可投票,除非他们还是正式代表,此时可行使其代表职能。

(丙)任何官员在任何时候都可向会长或国际秘书递交辞职书而辞职。任何官员在任何时候都可由理事会多数票而解职。在任何这样辞职或解职的情况下,或在任何官员无法履职的情况下,理事会都可指定另一个人行使其职能,直到代表大会选出继任者为止。国际笔会秘书处应通知遴选委员会,为该职位遴选一名或多名候选人。

 

甲节 国际笔会会长

 

国际笔会会长应是笔会会员,并且是具有国际文学声誉的著名作家。

 

第十七条 国际笔会会长的选举

(甲)国际笔会会长候选人应由至少三个笔会中心提名,在代表大会上应依据《议事程序》第十二则进行选举。

(乙)国际笔会会长任期三年,可再连选连任一届三年。

(丙)新当选会长在其当选的代表大会闭幕后应立即就职。

 

第十八条 国际笔会会长职责

国际笔会会长应:

(甲)是笔会组织面向世界的对外代表;

(乙)在公众会议、大会和活动中代表国际笔会,并且

(丙)通过理事会促成重要政策计划。

国际笔会会长可自主决定:

(丁)担任代表大会主席和理事会主席, 并且

(戊)参加所有常设委员会的会议。

 

乙节  国际笔会荣誉官员

 

国际笔会每位荣誉官员都应是认同《国际笔会章程》原则并受到高度敬重的作家。

 

第十九条 副会长的选举

(甲)第一类:荣誉会长。每位担任过国际笔会会长者都终身授予称号为“荣誉会长” 的专设荣誉。

(乙)第二类:副会长。此类由至多二十人组成。每位副会长任期十年。在例外的情况下,副会长任满后可连选连任一次。

(1)因为笔会服务:为国际笔会服务特别卓越的成员,可选为“对国际笔会有贡献的副会长”。“对国际笔会有贡献的副会长”人数不得超过十二人。

(2)因为文学成就:具有国际声誉的作家,在选举前不必是笔会成员,可选为“对文学有贡献的副会长”。“对文学有贡献的副会长”人数不得超过十二人。

一个人只可属于一种荣誉称号获得者,只可作为一次付会长候选人。候选人应获至少三个笔会中心提名,并获国际笔会理事会多数认可。其选举程序应依据《议事程序》第十三则之规定进行。

 

第二十条 荣誉官员职责

荣誉官员可出席年会并参加代表大会,其义务和职责可按理事会或国际笔会会长的要求而定。

 

丙节  国际司库

 

第二十一条 司库的选举 

国际司库可由任何笔会中心提名,并经代表大会依据《议事程序》第十四则之规定选出。国际司库任期三年,可连选连任。

 

第二十二条 国际司库职责

国际司库必须:

(甲)和国际秘书、理事会、顾问委员会一起协商,向代表大会起草和提交年度预算;

(乙)负责国际笔会的基金,向各笔会中心收取年费,向国际笔会代表大会就两年以上未交会费的笔会中心的问题提出建议。

(丙)负责确保国际笔会的帐目准确完备和定期审计。

(丁)每年向理事会和顾问委员会报告两次,向代表大会报告一次。

 

丁节 理事会

 

第二十三条 理事会及其组成

(甲)理事会由国际笔会会长、国际司库、国际秘书,以及由代表大会选举的七名选任理事组成。

(乙)理事会必须在其选任理事中选举一名副主席。

(丙)执行主任为理事会的当然秘书,参加理事会会议,但无投票权。

(丁)常设委员会主席和专门委员会主席可出席理事会例会,并接收所有相关的理事会文件,包括会议议程和会议记录。

(戊)依据《议事程序》第十六则之规定,理事会成员无论选任理事或当然理事,都是国际笔会官员,在代表大会的会议上不得投票,除非他们还是正式代表,此时可行使其代表职能。

(己)在财政允许的情况下,国际笔会将负担维持理事会及其会议的费用。

 

第二十四条 选任理事的选举

(甲)理事会候选人应由至少两个笔会中心提名,并经代表大会依据《议事程序》第十五则之规定选出。

(乙)理事会理事任期三年,可连选连任一次。

(丙)选任理事的选举错开举行。根据理事的任满年限,每隔一年改选二名理事,另外的年份改选三名理事。

(丁)在选举理事会时,每个笔会中心可从提名名单中选举至多等于理事会缺位的候选人数。

(戊)如果某理事无法供职,遴选委员会须挑选一个或多个候选人供下届代表大会选举补选一人, 接任剩余任期。

 

第二十四条附则  选任理事三年选举周期的过渡程序

为使理事会有效地过渡到按本规则第二十四条规定的3年任期选举循环,

(甲)下次选举遵循本二十四条附则之规定:获最高票的选任理事的任期为三年,另两名理事的任期为二年。

(乙)再下次选举遵循本二十四条附则之规定:获最高票的两名理事的任期为三年,另两名理事的任期为二年。

 

第二十五条 理事会职责

理事会应落实代表大会的决定,在闭会期间作为其代表监督国际笔会的事务。理事会与国际秘书处协调将:

(甲)根据代表大会所制定的方针,采取必要的主动措施和行动,在全世界弘扬国际笔会及其宗旨,并发展笔会组织。

(乙)会同顾问委员会检查和监督国际笔会的财政状况。

(丙)会同顾问委员会检收和审核国际司库提交的年度预算,并向代表大会提出相关建议。

(丁)主动与国际笔会顾问委员会一起为国际笔会的活动筹款。

(戊)一旦需要就依照本规则第十一条寻找顾问委员会候选人,并按本规则介绍给代表大会。

(己)一旦需要就依照本规则第十一条向遴选委员会主动推荐候选人;

(庚)审核并向代表大会推荐根据本规则有关笔会中心和会员条款所允许的行动。

(辛)鼓励各笔会中心提议年会、讨论会和区域会议的议题和地点,并监督执行主任筹备代表大会的议程;

(壬)每年向各笔会中心报告一次。

 

第二十六条 理事会会议

理事会在每届年会期间开会,每年至少与国际笔会顾问委员会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其它时间的会议可由理事会决定。

 

第二十七条 会议常规

理事会应该采用规定其工作方式的议事常规,并将其报告给代表大会。

 

戊节  国际笔会秘书

 

国际笔会秘书可以是但不必是国际笔会会员。

 

第二十八条 国际秘书的选举

(甲)一旦需要,遴选委员会就应开始寻找一名或多名合适的国际秘书候选人。遴选委员会应依据本规则第二十九条为此职位拟定遴选细则。

(乙)候选人可由各笔会中心、理事会理事,或国际笔会任何官员向遴选委员会推荐,不过应从积极参与国际笔会事务的人中挑选。

(丙)遴选委员会应依据遴选细则筛选出一名或多名候选人,并介绍给代表大会选举。

(丁)国际秘书应由代表大会依据《议事程序》第十六则之规定选出,任期三年;并依据本条(乙)和(丙)款可连选连任一次。

(戊)国际秘书当选后,理事会应拟定该职位津贴以及其它条件的合同。

(己)国际秘书不可兼任任何笔会中心的官员。

 

第二十九条 国际秘书职责

国际秘书:指导执行主任,监督国际秘书处的工作,并通过秘书处负责国际笔会的日常业务。在理事会的领导下,国际秘书应:

(甲)作为代表大会的秘书;

(乙)在闭会期间定期向理事会汇报;

(丙)与各笔会中心和委员会保持定期联系;

(丁)适时代表国际笔会;

(戊)执行理事会同意的其它任务。

 

第三十条 国际秘书处

(甲)国际秘书处设于伦敦,在执行主任指导之下。执行主任是国际笔会的主要行政官员,由理事会通过其主席聘用与节制。

(乙)执行主任应:

(1)作为理事会的秘书;

(2)与各笔会中心和委员会保持定期联系;

(3)采取必要的措施为国际笔会配备工作人员;

(4)在国际秘书的指导下执行其它任务。

  

第四部分 语言

 

第三十一条  语言

(甲)法语、英语和西班牙语是国际笔会的工作语言。工作语言的口译和笔译是国际笔会的优先工作。

(乙)依据《议事程序》第十九则之规定,国际笔会开会期间也可采用其它语言。

(丙)以各工作语言传递文件应由国际秘书处安排。

 

第五部分 清盘

 

第三十二条 国际笔会的清盘

当国际笔会清盘时,其资债相抵后的任何结余应支付给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或任何后继组织,否则就交给其宗旨目标不背离《国际笔会章程》的任一国际组织。

 

国际笔会代表大会议事程序

 

 

第一则           代表大会的召集

国际秘书应至迟在代表大会开幕日期前六周将召集代表大会的通知以及议程草案发到所有笔会中心。

 

第二则            代表大会的议程

(甲)国际秘书应准备每届代表大会的议程草案,并提交理事会通过。

(乙)议程草案应根据本《议事程序》第一则发送给所有笔会中心。

(丙)代表大会议程应包括以下事项:

(1)理事会报告;

(2)国际司库关于国际笔会财务的报告,以及国际笔会的下年度预算;

(3)国际秘书关于国际笔会活动的报告,应包括与代表大会以往决议相关的任何未了事务的分项叙述;

(4)其它必要的项目。

 

第三则            代表大会的主席

国际笔会会长应担任代表大会的主席,或将此职责予以委托。

 

第四则            大会主席的权责

(甲)大会主席应:

(1)宣布每次会议的开始与结束;

(2)在进入大会议程之前,向代表大会通报任何自己认为要立即关注的事项;

(3)指定两名监票人在投票过程中协助国际秘书;

(4)指导讨论,维持秩序, 在情况需要的时候确保遵守笔会规则和本《议事程序》,给予或取消向代表大会发言的权利,将动议、议案、修正案付诸票决。

(乙)大会主席不应投票。

(丙)当大会主席及其委托人在会议中都缺席时,代表大会应选出一位代理主席,具有主席的相同权利和义务,直到大会主席或其委托人回来主持会议。

 

第五则            代表大会的行为

(甲)任何人未经大会主席许可不应发言。

(乙)大会主席可自行决定发言者的顺序。

(丙)任何人未经大会主席得许无权对同一动议、议案或修正案发言超过一次,只有提案人在大会主席主席先宣布讨论终止前有权发言两次。

(丁)大会主席可要求发言者归位或离开会议。

(戊)大会议程问题应立即由大会主席决定。

(己)未经大会主席允许,任何发言不应超过五分钟。

(庚)国际秘书与大会主席指定的两位监票人一起监督投票。

 

第六则            法定人数

 

代表大会每次会议的法定人数应由不得少于二十个笔会中心根据规则第八条乙款第1段所定的代表组成。

 

第七则            议案和推荐案

(甲)实质决议分三类,即关于《章程》和《规则》的修正案,关于公共事务或本《议事程序》的常规或紧急议案,关于理事会或笔会中心的常规或紧急推荐案。

(1)修正案:修正笔会《章程》或《规则》的议案,应根据《规则》第十条乙款和本《议事程序》第十七则处理;

(2)常规议案和推荐案:应在代表大会会议召开的十周前以一种以上的工作语言书面提交给国际秘书,可以由一个笔会中心或一位笔会官员或理事会提交。执行主任应在大会开幕前尽早将它们发给各笔会中心。常规议案应根据《规则》第十条乙款和本《议事程序》第九则丁款票决,以简单多数通过;

(3)紧急议案和推荐案:在代表大会会议召开前的十周内或会议期间提出的事务,应以一种以上的工作语言书面提交,可以由一个笔会中心或一位笔会官员或理事会提交。如果在会议前提交,执行主任应尽早将它们发给出席会议的所有笔会中心。如果在会议期间提交,提案人应负责将它们发给出席会议的所有笔会中心。紧急议案应根据《规则》第十条乙款和本《议事程序》第十七则票决;

(乙)秘书处应咨询相关的常设委员会主席或任何其他合适的人,负责尽可能将确保将相似的议案合并,将那些明显在国际笔会管辖之外的议案剔除议程。

(丙)每项议案和修正案必须在讨论和付诸票决前由代表大会的成员提出和附议。

(丁)如果对一项议案有几个修正案,大会主席应决定他们的讨论及付诸票决的顺序。

(戊)如果一个议案经过一次或数次票决被修正,该修正过的议案应提交代表大会作最后票决。

(己)任何议案或一项议案的任何部分可以由提案的笔会中心在付诸票决前任何时候撤消,不过,对此撤消的议案,任何其他笔会中心如果还有附议都可以无须事先知会而提议将其恢复。

 

第八则            动议

(甲)有关程序的动议可由代表大会的任何成员口头提出而无须事先知会,这样的动议包括:

(1)参照前事的动议;

(2)推迟考虑有疑问的事务的动议;

(3)休会的动议;

(4)中断讨论某特定问题的动议;

(5)代表大会进入议程上的下一项目的动议;

(乙)任何官员或代表都可以动议终止讨论某个议案或修正案或某个一般问题。有关此类动议的决定应根据以下细则:

(1)如果该要求终止的动议有至少十二位代表支持,主席应将它付诸票决;

(2)主席可以允许发言反对要求终止的动议;

(3)反对要求终止动议的发言不得超过三分钟;

(4)在要求终止讨论某个议案或修正案的动议通过后,大会主席应立即将改议案或修正案付诸票决。

 

第九则            投票程序

(甲)每个笔会中心通过其正式代表只有一个投票权,可依据本《议事程序》第十则之规定通讯投票。

(乙)根据大会主席自行决定,对于程序动议、影响大会进程和会员方便等问题,如会议时间地点,可采取整个大会举手投票。

(丙)除了《规则》和本《议事程序》要求应记名投票或秘密投票以外,代表大会应举手投票。秘书处收到的通讯投票根据本《议事程序》第十则应包括在计票内。

(丁)举手投票应由国际秘书和两位指定的监票人计票,并由国际秘书公布。当举手投票的多数一目了然时,大会主席可以直接由此宣布提案接受或拒绝,除非某代表要求计票。

(戊)对于修改《规则》或《章程》的议案应采取记名投票。记名投票是每个笔会中心投一票或宣布弃权。

(己)对有至少十位有投票权的代表举手要求的任何其它问题,都应采取记名投票。

(庚)提出的议案需要记名投票的代表应首先投票,投票顺序应根据笔会中心名称的英语字母顺序。

(辛)国际秘书应书写记名投票的完全记录,并由大会主席宣布相关项目的结果。

(壬)国际秘书与两位指定的监票人一起,应提供秘密投票的管理,以确保所有投票的保密性和权威性。

(癸)三分之二的多数应是赞成或反对某个议案或推荐案的总投票数的三分之二。

(子)在赞成和反对票相等的情况下,该议案应付诸第二轮投票。如果第二轮投票的赞成和反对票仍相等,该议案应被视为否决。

 

第十则            通讯投票

(甲)每个笔会中心可以通讯投票,选举国际笔会会长(第十二则)、荣誉成员(第十三则)、国际司库(第十四则)、理事会成员(第十五则)、国际秘书(第十六则)。这些投票应以邮件或传真递送给执行主任,必须至迟在代表大会开幕前一周到达秘书处。

(乙)通讯投票可以在代表大会期间由相关笔会中心的代表投票所取代。

 

第十一则          代理投票

根据《规则》第十二条丙款,任何代理投票都应在举手投票后计入投票总数。在秘密投票和记名投票的情况下,代理投票应加注并由受委托的笔会中心投票。

 

第十二则          国际笔会会长的选举

(甲)执行主任应至迟在选举预定日期前六月通知全部笔会中心有关会长选举事项。

(乙)根据《规则》第十七条甲款,提名应至迟在选举预定日期前三月或理事会可能决定的更短时间提交给秘书处。提名应包括候选人同意参选的签名信、履历及意向书。

(丙)执行主任应尽早但至迟在选举日期前九周将全部会长候选人名单、履历及意向书发给所有笔会中心。

(丁)除非代表大会另有决定,选举应在代表大会会议上以秘密投票举行。每个有投票权的笔会中心应在选举日期至少六周前收到一份正式选票。选票可由代表带到大会会议上,或至迟在选举前一周以邮件或传真送达国际秘书处。

(戊)获得绝对多数票的候选人应当选为会长。

(己)如果没有候选人获得绝对多数票,出席大会并有投票权的代表应进行第二轮投票,在第一轮选举中得票最高的两名候选人中票决。如果两名候选人在第二轮投票中得票相等,应以抽签决定。

 

第十三则          副会长的选举

 

(甲)根据《规则》第十九条乙款,副会长提名应至迟在选举预定日期前三月或理事会可能决定的更短时间提交给秘书处。提名应包括有关候选人以及提名理由的简短说明信。是否公布理事会根据第十九条乙款所拒绝接受提名的候选人名单,由理事会自行决定。

(乙)执行主任应尽早但至迟在选举日期前九周通知所有笔会中心有关获得理事会支持的候选人,并将发出以上甲款提到的说明信。

(丙)选举应在代表大会会议上以秘密投票举行。每个有投票权的笔会中心应至迟在选举日期前六周收到一份正式选票。选票可由代表带到大会会议上,或至迟在选举前一周以邮件或电邮或传真送达国际秘书处。候选人当选必须获得至少占总投票数三分之二的多数票。

 

第十四则          国际司库的选举

(甲)执行主任应至迟在选举预定日期前六月通知全部笔会中心有关司库职务的选举事项。

(乙)根据《规则》第二十一条甲款,提名应至迟在选举预定日期前三月或理事会可能决定的更短时间提交给秘书处。提名应包括候选人同意参选的签名信及履历。

(丙)执行主任应尽早但至迟在选举日期前九周将全部司库候选人名单及履历发给所有笔会中心。

(丁)除非代表大会另有决定,选举应在代表大会会议上以秘密投票举行。每个有投票权的笔会中心应至迟在选举日期前六周收到一份正式选票。选票可由代表带到大会会议上,或至迟在选举前一周以邮件或传真送达国际秘书处。

(戊)获得最高票的候选人当选。

 

第十五则          选任理事的选举

(甲)执行主任应至迟在选举预定日期前六月通知全部笔会中心有关选任理事的选举事项。

(乙)根据《规则》第二十四条甲款,提名应至迟在选举预定日期前三月或理事会可能决定的更短时间提交给秘书处。提名应包括候选人同意参选的签名信及履历。

(丙)执行主任应尽早但至迟在选举日期前九周将全部理事候选人名单及履历发给所有笔会中心。

(丁)选举应以秘密投票举行。每个有投票权的笔会中心应在选举日期至少六周前收到一份正式选票。选票可由代表带到大会会议上,或至迟在选举前一周以邮件或传真送达国际秘书处。

(戊)获得最高票的那些候选人当选以补齐理事会的席位。

(己)如果最后一席有两名候选人得票相等,出席大会并有投票权的代表应对此两人进行票决。

 

第十六则          国际秘书的选举

(甲)执行主任应至迟在选举预定日期前六月通知全部笔会中心有关国际秘书的选举事项。

(乙)执行主任应尽早但至迟在选举日期前九周将全部国际秘书候选人名单及履历发给所有笔会中心。

(丙)除非代表大会另有决定,选举应在代表大会会议上以秘密投票举行。每个有投票权的笔会中心应至迟在选举日期前六周收到一份正式选票。选票可由代表带到大会会议上,或至迟在选举前一周以邮件或传真送达国际秘书处。

(丁)获得最高票的候选人当选。

 

第十七则          《章程》和《规则》的修改

(甲)修改笔会《章程》或《规则》的议案,应至迟在代表大会会议召开前十六周,由两个笔会中心以一种以上国际笔会工作语言书面提交给秘书处。

(乙)执行主任应至迟在大会会议前十二周将这样的议案发给所有笔会中心,并附一封邀请信,至迟在会议前一周提交相关书面意见。国际秘书收到未派代表出席大会的笔会中心就程序中所列入这样议案的意见,应在该议案讨论和票决前以书面形式通报大会。

(丙)修改《规则》的议案应根据《规则》第十条乙款进行票决。

(丁)对修改笔会《章程》的议案:

(1)将在讨论该议案的代表大会上接受的建议归纳成一个议案修订稿,应由执行主任至迟在代表大会下次会议前六月发给所有笔会中心。

(2)此修订稿应列入代表大会下次会议议程。

(3)不能或不确定是否能派代表在代表大会下次会议上就该议案投票的笔会中心,有权采取通讯投票,并至迟在会议前六周收到一份选票。这样的选票必须至迟在代表大会开幕前一周以邮件或传真送达国际秘书处。

(4)票决修改笔会《章程》的议案应根据《规则》第十条乙款进行,并包括未被任何代表投票取代的每份有效通讯票。

 

第十八则          代表大会文件

(甲)代表大会应有会议记录,并与第二则中要求提供的议程一起发出。

(乙)会议记录应在代表大会于下次会议开始经大会接受无误时由会长和国际秘书签署。

(丙)在代表大会会议上所通过的所有决议文本应由执行主任在会后立即发送给所有笔会中心。

 

第十九则          语言

(甲)在代表大会的所有会议上,应使用国际笔会的工作语言,以及主办笔会的语言,如果不同的话。

(乙)在代表大会的所有会议上,主办笔会应安排工作语言的同声翻译。

(丙)根据任何愿意支付额外花费的笔会中心的要求,主办笔会如何可行也提供那个笔会中心的语言的同声互译。

(丁)由大会主席决定,任何代表可使用本则甲款和丙款规定以为的语言,只要该代表以自己的费用提供将其发言概要翻译成任何一种工作语言。

 

第二十则          来宾和观察员

(甲)根据《规则》第十三条,只有笔会会员才有权出席代表大会的会议。

(乙)由主办笔会决定,笔会会员可以把来宾带到笔会年会和大会,但这些来宾无权出席代表大会或国际笔会委员会的任何会议。

(丙)主办笔会有权要求国际笔会会长和国际秘书邀请卓越的作家作为贵宾,以主办笔会的费用出席年会或大会。在这样的邀请前应咨询拟议贵宾居住国的笔会中心。

(丁)主办笔会在咨询国际笔会会长或理事会后,可邀请非笔会会员作为观察员参加任何年会或大会。大会主席可允许这样的观察员出席任何会议。

(戊)国际笔会会长在咨询理事会后,可以邀请非笔会会员作为来宾和观察员参加任何年会或大会

 

第二十一则        主办笔会所提供的服务

(甲)主办笔会在其它事务外应向国际秘书处负责:

(1)向代表发送年会和大会的所有文件;

(2)提供复印以及电话和传真条件;

(3)及时向执行主任递交代表大会全部进程的录音;

(4)根据第十九则提供代表大会全程的同声翻译;

(乙)主办笔会应满足附在本《议事程序》后的《给各笔会中心的建议》文件中所列举的其它花费。

 

第二十二则        委员会

(甲)根据《规则》第十一条,委员会可以是:

(1)一个常设委员会或专门委员会,作为国际笔会的永久性机构而设立,可以由笔会中心或个人所组成;

(2)一个特别委员会,为特殊而有限的目的所设立,只存在到该目实现,仅由个人所组成;

 

(3)一个临时委员会,仅在代表大会期间为特殊而有限的目的所设立,仅由笔会中心所组成;

(乙)代表大会在选举或任命任何委员会时应列举该委员会的财务、成员及职权范围。

(丙)每个委员会应从其提名一位主席,并报代表大会任命。

(丁)每个作为委员会成员的笔会中心应随时指定一名其会员代表出席该委员会。

(戊)每个委员会的所有会议记录应保留。

(已)在上次代表大会会议后,委员会主席或某个其它成员应向理事会或下次代表大会提交一份有关其各项活动和建议的书面报告。

(庚)委员会可以就考虑中的任何事务咨询不是委员会成员的笔会中心和会员。

 

第二十三则        生效与修改

 

(甲)本《议事程序》应根据《规则》第十条和第十四条生效并可修改。

(乙)如果《规则》与本《议事程序》有冲突,应以《规则》为准。

(丙)议案应以国际笔会的一种工作语言起草。对于该议案的修改用词必须以该语言为准。在每个阶段,该语言的用词应作为翻译成笔会其它工作语言的权威版本。

 

(独立中文笔会根据英文原本翻译)

贝岭:独立笔会之筹创

贝岭:独立笔会之筹创

一、笔会创办由来

2000年8月27日,根据中美两国政府协议,因“非法出版”文学刊物入狱的我,作为中国公民被“遣送出境”,在北京直接送上飞机流亡美国。

 Hemero Aridjis
国际笔会主席阿迪哲斯

2000年10月,我赴洛杉矶接受美国西部笔会中心(PEN US West Center)颁发的2000年美国西部笔会自由写作奖。国际笔会主席荷梅罗‧阿迪哲斯(Hemero Aridjis)夫妇程前来参加颁奖典礼,那是我们初次见面,西班牙裔墨西哥诗人阿迪哲斯六十岁上下,有着拉美作家如聂鲁达(Pablo Neruda )、尤萨(Mario Vargas Llosa)等都有的政治家和外交官天赋,善谈笑中运筹帷幄。他此行的另一目的是和我探讨如何筹创中国流亡作家笔会。那两天,在颁奖晚会上及空荡的市区旅馆内,阿迪哲斯和美国西部笔会的理事们不断地劝说我,他们认为,2000年8月我在北京被捕入狱的遭遇已证明,筹创一个中国流亡作家笔会已刻不容缓。

基于个人的经验,我告诉他们,流亡的中国作家及海外华人作家间矛盾、恩怨甚多,政治异议性强的作家和厌恶政治的作家互不住来,流亡作家中既有地下作家也有官方作家协会会员作家,各自的遭遇和文学趣味也差异甚大,成立一个作家团体极其不易。可从道义和责任上讲,我又难以推却。我因文学而入狱,阿迪哲斯是向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发出公开信请求释放我的人之一,美国西部笔会是呼吁营救我的笔会之一,我能推却吗?

我犹豫甚久。我从未加入过任何作家团体,作家是完全的个体,应不党不群,由我出面筹创一个作家笔会,似有违我的行为准则。我心目中的作家团体,应是以一个个文学刊物或文学出版社为核心,虽可以对公共事务或重大人类事件表达立场,可平时应以文学讨论会和作品发表会为主。

我当时的想法是,一位作家或文学编辑,因为文字,因为写作、表达、出版而受到国家的审查、威胁、禁止,甚至入狱,用中文写作的作家同行(不管彼此的个人关系好坏或政治见解异同)不应沉默、无动于衷,只是等着国际上的作家和作家组织公开抗议,等着国际社会或别国的政府介入营救。如果我们自己有一个作家组织,平时,它对作家不具任何约束力(对作家而言,没有什么比自由更重要的了),可一旦发生了作家作品被查禁,甚至作家本人受到迫害的事件,不管它来自哪个国度,除了作家个人的抗议声音,我们还有一个团体可以发声,可以与国际笔会及其它国际文学机构合作,去声援、营救,并能为作家的避难、生存和写作提供帮助。索忍尼辛1960年代在苏联的遭遇,布罗茨基1970年代在苏联的遭遇,哈维尔1970至1980年代在捷克的遭遇,1989年鲁西迪被伊朗神权统治者何梅尼全球追杀的遭遇,乃至2000年8月我在北京被捕的遭遇,在在

 Beiling-Xiaobo2000
贝岭和刘晓波在北京(20007月)

都有国际文学界和国际笔会的声援救助,也都彰显著创立中国独立作家笔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我难以拒绝,这是我被营救出狱后难以推脱的责任。

在获得了多年来和我一起编辑《倾向》杂志的诗人孟浪愿意助我筹创笔会后,在和北京的刘晓波进行了沟通和讨论,获得了他的认同和参与后,我们确认了笔会创办的前提,即,只有在中国国内官方作家协会系统外的作家也能加入前提下,我愿意出头筹创这一笔会。严格上说,也是由于刘晓波要我不可推卸此一历史责任,并愿意说服在国内的独立作家成为笔会会员的承诺下,我才真正开始筹创独立作家笔会的工作,因为获得中国国内地下作家和异议知识份子的认同和加入,创立笔会才有意义。

2001年初,我告知国际笔会主席荷梅罗‧阿迪哲斯及美国西部笔会中心,我决定试一试筹创独立笔会。

波士顿南端(South End)艺术家区我的工作室公寓和离此约10分钟步行路程的孟浪栖居的中华艺文苑(Chinese Culture Institute)成为笔会的筹创地和诞生地。

笔会的筹创得到了流亡美国的前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刘宾雁、前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郑义的慨然应允和支持。 1970年代末便已参与创办地下文学刊物的作家万之、学者仲维光也给与了许多意见。流亡的前中国群众出版社社长于浩成、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者郭罗基也欣然入会。总体来讲,笔会的会员包括了流亡欧美的作家、文人、记者以及中国的独立作家和文化人。

初春,万物复苏,我和孟浪分别与在欧洲与美国的华人作家、流亡作家和学者们电话沟通联络,我们获得了美籍华裔作家韩秀、英籍华裔作家和诗人马建、胡冬、杨炼,瑞典籍华裔作家万之,丹麦籍华裔作家京不特,现居美国的流亡作家和学者巫宁坤、郭罗基、郑义等人认同和加入。

2001年3月,我向散居世界各地的四十多位中国作家和学者发出了在海外成立独立中国作家笔会的倡议信(附件)。之后,我与孟浪逐一致电,邀请认同笔会宗旨的流亡作家和海外华人作家加入笔会。

万之、孟浪和我曾对笔会的英文和中文名称做了多次的电话讨论,最后,在我和国际笔会常务秘书琼.史班德女士(Jane Spender)间多次电话商讨后,国际笔会认同了中国独立作家笔会的英文译名“INDEPENDENT CHINESE PEN CENTER”。

由于作家们居住在不同国家,我和孟浪强打精神,日夜颠倒,算着时差致电沟通。当时国际电话费用昂贵,可还是要先寒暄问候,甚至谈天说地,然后才能切入正题。作家们大都不了解国际笔会的运作和章程,在不知为何要创办笔会的情形下,我和孟浪一一解释,反覆劝说。因为作家们,尤其是在中国厌恶作协及文联等官方组织的地下作家们,未必认可这个筹创中的笔会。

在伦敦的琼.史班德女士持续发来电邮,并不时电话敦促,希望我和孟浪全力以赴完成筹创工作。据说,琼.史班德女士是英国大文人史蒂芬.史班德(Steven Spender)的姪女,她温婉中透着果断,既督促又理解,期望独立笔会能一鼓作气创立。

按照国际笔会的规定,一个新成立的笔会,它的创会会员应有二十位以上,须向国际笔会提交申请加入国际笔会的书面报告,并获得国际笔会的回覆认可。而创会会员的简历、著作名称及出版社均需英译,再呈送国际笔会审核认可。笔会的筹创旷日费时,我和孟浪持续用电话和电邮向每一位会员索要简历和作品资料,其间,卫斯理学院(Wellesley College)中文系助理教授何素楠(Ann Huss)小姐义助,帮助我撰写了给国际笔会讨论筹创进度的所有英文信件,她还英译了送国际笔会审核的创会会员简历,在多次补充会员资料后,最初31位创会会员的名单和签署文件终于在2001年7月23日被国际笔会总部获准。 2001年8月,国际笔会告知,“中国独立作家笔会”加入国际笔会申请案已列入11月召开的国际笔会伦敦年会议程中。

笔会的创会会员包括了流亡欧美的小说家、诗人、学者、出版人、文学编辑以及中国国内的地下作家和异议知识份子。最初31位创会会员还有前山西省电影家协会主席、小说家郑义,定居瑞典斯德哥尔摩的小说家万之、散文家茉莉,定居英国的小说家马建、诗人杨炼、胡冬,定居丹麦的诗人京不特、旅居美国的学者巫宁坤、小说家韩秀、前中国群众出版社社长于浩成、学者郭罗基,以及中国的刘晓波夫妇等。

不久,台湾诗人洛夫,旅德流亡学者仲维光、还学文等也相继加入笔会。同时,我和孟浪也多次致电上海地下诗人阿钟等作家,也获得了他们的认同和支持。在中国国内,廖亦武入会。刘晓波也参与了创会时发展国内会员的工作,在他的推介下,2001年底,作家余杰、任不寐加入了笔会。

二、加入国际笔会

2001年10月,国际笔会邀请我以“中国独立作家笔会创办人”身份列席11月底在英国伦敦举行的第六十七届国际笔会年会,我负有让独立笔会在会上票决通过成为国际笔会分会的使命。 11月的英伦,寒意渐浓,可冷中有暖,市区高耸的建筑,一座座宫殿有着帝国昔日的威严。伦敦年会在伦敦市区一家皇家酒店举行,开幕式和晚宴在英国外交部所在地的查尔斯国王街白厅22-24号克尔克兰大厦举行。当晚,大部分是文学和人权工作者的各国笔会代表们,个个衣着正式,从酒店穿过绿荫遮绕的皇家园林前住英国外交部大厦。

在史班德女士的细心关照下,首次参加国际笔会年会的我边旁听边熟悉着各个委员会的议程,以了解国际笔会的运作。当晚,与会代表们在大英图书馆的台阶上依阶而坐,在这名闻遐迩的知识殿堂内聆听英国桂冠诗人安德鲁‧莫逊(Andrew Motion)和英籍华裔作家张戎朗诵作品。这一刻的伦敦是文学的,大英博物馆(British Museum)和大英图书馆(British Library)相得益彰。我的脑中突然出现那张珍藏多年的TS艾略特(TS Eliot,1888-1965)、史蒂芬‧史班德(Stephen Spender)、WH奥登(WH Auden)和泰德‧修斯(Ted Hughes )在伦敦合影的明信片。

在会议之外的社交和休息时间,要工作,不停地游说工作。我向八十多个分会的代表们介绍着刚创办的中国独立作家笔会,游说他们投票支持独立作家笔会进入国际笔会。

在伦敦年会最后一天的全体代表会议上,中国独立作家笔会入会案进入了上午的会议议程。由美国笔会提名推荐中国独立作家笔会加入国际笔会,美国笔会代表赛姆斯(Larry Siems)作了有力的提名发言。赛姆斯原是美国西部笔会自由写作项目主任,四十岁上下,是资深的文学和人权工作者,做事一丝不苟。一年前,我获得美国西部笔会写作自由奖,就是由他代表西部笔会去洛杉矶机场接我。 2001年,他由洛杉矶搬往纽约,接任美国笔会自由写作国际项目主任,我们已有了默契。

会议上,我们“并肩作战”,提名发言中,赛姆斯将我正式引介给与世界各地笔会代表,随后,国际笔会主席阿迪杰斯请我以中国独立作家笔会创办人身份,在会议上作中国独立作家笔会加入国际笔会的申请发言。微言大义,面对逾百位来自世界各地的笔会代表,我用我的Chinlish(中式英语)发言。我谈了四点:

(1)文学和作家在当今中国的处境。

(2)流亡的中国作家和流亡文学。

(3)中国独立作家笔会创立的原因和历史责任。

(4)中国独立作家笔会和中国作家协会的关系。

我在发言中特别强调,中国独立作家笔会并不代表国家,我们是作家个人的自由联合体。创立独立笔会的目的之一,是因为出版自由和表达自由在中国不断受到侵犯。正因为中国作家协会不能也不敢争取作家的出版自由和创作自由,并对在中国不断发生侵犯作家写作及表达自由的事件始终视而不见,才使中国独立作家笔会的创立有了必要性和紧迫性。中国独立作家笔会和中国作家协会应该相互监督并彼此督促,共同维护作家的人权和文学自由。

我的发言获得了掌声,中国独立作家笔会申请加入国际笔会这一议程成为年会的高潮。许多分会代表走上来和我握手致意,并在发言中告诉我,国际笔会等待一个独立而非政府操纵的中文笔会的加入,已等了十多年。终于,我们可以坐在一起了。

国际笔会内的多个流亡作家分会,如古巴、伊朗、越南的流亡作家笔会代表也先后发言,期待独立中文笔会成为国际笔会的一员。

我发言之后,代表们有过热烈的讨论及争论。中国独立作家笔会的加入案受到了巴勒斯坦笔会、法国笔会和日本笔会代表的提问和质疑。日本笔会对于独立中文笔会为什么要在会名中加入“独立”(Independent)一词表示不解,疑虑这一概念是否会让外人产生如国家独立般的政治联想;法国笔会代表则质疑独立笔会加入国际笔会后,是否会在未来的年会上与中国笔会发生冲突?他甚至质问,新创办的独立笔会能代表在中国的作家吗?巴勒斯坦笔会代表认为,中国笔会一贯支援巴勒斯坦人民争取独立和民族生存的权利,独立笔会可否并入中国笔会,另立笔会是否多此一举。我对这些疑问作了如下回覆:

(1)“独立”(Independent)是指作家和作家团体不依附于国家或官方的独立性,而非国家独立意义上的“独立”。

(2)中国独立作家笔会不是一个流亡作家团体,它的成员由“中国国内的作家”、“定居海外的华人作家”和“流亡作家”三部份组成。

(3)中国独立作家笔会无意取代中国笔会,更不代表国家,独立笔会希望和所有笔会,特别是和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笔会)建立建设性对话和合作的关系。

我的答辩再获其他笔会代表的鼓掌和发言支持。日本笔会代表再发言,表示理解和支持中国独立作家笔会为中国作家争取出版自由的工作。巴勒斯坦笔会代表在会议结束后特地向我致歉,她表示,中国政府一贯支持巴勒斯坦人民争取独立的运动,中国作家协会和巴勒斯坦笔会关系很好,公开质疑也是为了对缺席的中国笔会有个交待,私下,巴勒斯坦笔会不会为难中国独立作家笔会。

这是历史性的一刻。在中国笔会缺席的情形下,参加年会的65分会中62个的代表对中国独立作家笔会加入国际笔会投了赞成票,2票弃权。

2001年12月,作为笔会创办人,我提议由会员直接选举笔会主席,此提议被早期的会员接受。我提名刘宾雁为中国独立作家笔会主席候选人,随后以电邮通讯投票或传真投票的方式,刘宾雁以78﹪的会员选票当选为笔会首任主席(当时未定下任期时间)。之后,我提议刘晓波、郑义担任笔会副主席。刘晓波坚决不接受,认为有一个副主席就够了,他可以会员身份支持笔会运作,郑义接受了请他担任副主席的提议,但暂不公开。仿照美国笔会的工作架构,我提议创设笔会的写作自由项目,并建议写作自由项目召集人由孟浪担任,孟浪表示接受。 2002年1月,笔会的班子已初步搭起。随后,由刘宾雁主席传寄来手书“委任书”,郑义为笔会副主席,贝岭为笔会执行主任,孟浪为写作自由委员会召集人。

2002年2月,我写信向桑塔格通报独立笔会的诞生,并邀请她成为中国独立作家笔会的荣誉会员。在信中,我谈到笔会创办的艰难,抱怨事务性的工作太多。苏珊很快回信,她祝贺笔会的诞生,甚至指出笔会诞生的意义。她在信中反问:“……我知道这意味着将会牺牲你的写作时间,但你别无选择,对吗?笔会的成立是一件太好的事情了,这将被看作是中国文学的一个转捩点,你不认为如此吗?至于你在2000年8月的被捕,现在看来是中国政府给独立的中国文学的一份礼物。当然,那绝不是他们的本意!我非常高兴成为独立中文作家笔会的荣誉会员……所以……我同意。”

 

附件:关于成立独立中国作家笔会的倡议信

去年11月,我在洛杉矶参加美国西部笔会中心写作自由奖颁奖活动时和国际笔会主席、墨西哥诗人阿迪哲斯(Homero Aridjis)见面,他谈到我去年因在北京印刷出版文学刊物被捕后,国际笔会及各国笔会均进行了许多营救工作,并且卓有成效,但国际笔会中的中国笔会中心(中国大陆有三个官方笔会是国际笔会成员),没有任何声音。这些年来,世界各地的作家受到迫害、创作及出版自由受到限制的事件极多,中国官方的作协(笔会)几乎没有起到维护作家创作及出版自由的责任,对于本国作家受到迫害的情形也是默不作声,而国际笔会1921年成立的原因, 首先就是为了维护甚至捍卫作家的人权及创作自由,国际笔会是世界上最早的维护作家人权的组织。为此,阿迪哲斯建议中国作家能够成立一个独立的笔会,参与国际笔会的事务,捍卫创作自由,声援受迫害甚至在狱中的作家。这是成立笔会唯一的目的及主要的工作。为此,国际笔会执行秘书送来了相关资料。

基于我个人曾经的遭遇,我在此诚挚地邀请各位,能与我一起筹备并加入这一独立的中国作家笔会。我也在见面或通讯时问过郑义、韩秀、高行健、洛夫、康正果、孟浪、雪迪、京不特(丹麦)、仲维光(德国)、李士勋(德国)、万之(瑞典) 、陈建华等作家,他们已表示支持。

1989年六四之后,许多中国作家流亡或定居在世界各地,带有流亡色彩的文学刊物也在九十年代先后面世,我们应像前苏联及东欧国家以及现在越南的流亡作家那样成立作家笔会,关注作家的状况,争取出版自由,营救在狱中的作家。这也是我们作家的责任之一。故,我在此邀请散居世界各地,特别是在中国出生并成长的作家:韩秀、巫宁坤、郑义、张郎郎、古华、洛夫、一平、江河、雪迪、北岛、京不特、李士勋、杨炼、友友、张慈、康正果、马兰、郑愁予、陈建华、陈奎德、仲维光、万之、丁果、严歌苓、哈金、黄运特、多多、虹影、赵毅衡、胡冬、刘洪彬、还学文、陈迈平、李笠、马建、李大卫、苏晓康、杨小滨、黄翔、及孟浪等人参与,最早加入这一笔会的作家应为创始会员。笔会也应是一个非政治性的作家团体。

我在与万之商量时,他建议我们应该将此一笔会的会员延伸到中国。我们共同认为,特别是在中国大陆的独立作家、地下作家及诗人,即一切认同国际笔会章程和宗旨,同时有两本以上著作、译本或编辑出版过两本以上书籍的作家,均可加入这一笔会,这样既包括了在中国大陆的作家,也包括了海外的中国流亡作家和移民作家。

除此之外,请您推荐其他文学工作者(注:按照国际笔会章程,可以成为笔会成员的除了文学作家之外,还包括文学编辑及文学翻译家、记者等)一起参与,更希望您给予意见和建议;若你认同国际笔会章程,并且同意成为会员,可否请将个人(中)英文简历及著作名称E-MAIL或传真给我,我会将笔会筹备的情况和进展告知诸位。

————————————

贝岭——诗人、编辑,独立中文笔会创会会员。

杨绛逝世:她像一滴水融化在海中

文/ 张若渔

  一颗高贵、深湛而生动的灵魂,如她所愿终于 “ 回家了 ”。

  世纪老人,百年罕见奇女子,中国杰出的作家、翻译家、小说家、剧作家杨绛先生,于2016年5月25日凌晨与世长辞,享年105岁。

  出生于辛亥革命前夜的杨绛先生,完整而深刻地经历了中国现当代以来起伏跌宕的国族演进史。仰赖高寿与丰赡的著述,她成为这段百年断代史最具历史画面感和最有说服力的见证者之一。

  到底是这段漫天风雨的历史锻造了这样卓绝的女性,还是有这样的女性才让这段历史显得奇峰异出?无论如何,她是中国的女儿,身上烙印着中国历史的年轮,血液中流淌着华夏民族的荣耀与屈辱,所有的爱与痛,都融化在这片山河之中。

  在现当代文化史上,相比林徽因的端肃,张爱玲的冷傲,陆小曼的风致,萧红的悲苦,谢婉莹的恬淡,丁玲的复杂,杨绛的名气与特质,其实始终不曾过于耀目,只是到了夕阳之年,作为一位 “ 现象级 ” 人物,才逐渐进入大众认知视野,以致年寿越高、名气愈炽。

  拨开历史浮华,人们蓦然发现,原来,她才是真正的一代才女。

  杨绛先生出身名门,真正的大家闺秀,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国家和民族的动荡岁月,无论是在解放前战火纷飞的年代,还是解放后历次政治运动中,她都以难以想象的坚忍和平和,富有尊严地吞饮着暴风骤雨般的苦难。

  坊间流传着她漫长一生的很多逸闻趣事:在孤岛时期的上海,她在公交车上痛斥过全副武装的日本兵,以高贵的勇气震慑住了后者,幸而无事。文革时期,她被造反派剪了阴阳头,被罚去扫厕所,结果她戴上自制的假发把污秽不堪的厕所打扫得光可鉴人,让红卫兵瞠目结舌。凡此种种,勾勒出一位在民族苦难和个人苦难中永不妥协、永不放弃的一位高贵女性。

  面对遮天蔽日的苦难,日复一日的羞辱,日甚一日的绝望,她不动声色地坚强,润物无声地反抗,内心强大得像海洋。

  其实,一直有两个杨绛。一个是杨绛本人,一个是 “ 钱钟书夫人 ”。作为极富才情的文化大家,杨绛先生的创作履历贯穿了她的一生。作为才貌双全的一代才女,年轻时期便已享誉京华,“ 杨绛最好 ”,朱自清、李健吾、沈从文、费孝通都曾不吝赞美之情。及至中晚年,翻译《唐吉坷德》、《斐多篇》,创作《洗澡》、《干校六记》、《我们仨》、《走到人生的边上》,杨绛以百岁高龄,却达到创作生涯顶点。在饱尝生活磨难之后,她保持着云淡风轻的态度,心中无怨亦无恨。“ 哀而不怨,悲而不伤 ”,这就是杨绛。

  相比之下,杨绛更广为人知的身份是 “ 钱钟书夫人 ”。在钱杨伉俪 50 多年的婚姻中,杨绛以其巨大才情,却长期甘于做钱钟书背后的那个 “ 灶下婢 ”。她不仅悉心照顾钱钟书的生活,更全程参与了其整个创作生涯,钱钟书每一本著作背后都有杨绛不着痕迹的奉献。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杨绛,也许就没有钱钟书的巨大成就。

  杨绛塑造了钱钟书;当然钱钟书也塑造了杨绛,二者互相建构,终至圆满。钱钟书的光芒太耀眼,几乎遮蔽了杨绛的才华,但后者安之若素、娴静内敛的姿态,却反而令其背影愈发高大,令人肃然起敬。钱钟书所谓 “ 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当真是一番肺腑之言。他们夫唱妇随的美满婚姻,想来也是命运给杨绛的另外一种馈赠。

  然而,生离死别的痛楚总是接踵而至:1997 年,被杨绛称为 “ 我平生唯一杰作 ” 的爱女钱瑗去世,1998 年,钱钟书阖然长逝。丈夫与爱女接连离世,对杨绛的打击可想而知。“ 钟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我压根儿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 彼时近 90 高龄的杨绛没有弃世,没有消沉,她绷紧人生之弦,在人生夕阳晚霞中迸发出灿烂的生命之光。

  杨绛要为丈夫坚守到、奉献到最后一刻:钱钟书留下的几麻袋天书般的手稿与中外文笔记,多达 7 万余页,被杨绛接手过来,陆续整理得井井有条:2003 年出版了 3 卷《容安馆札记》、178 册外文笔记;2011 年 20 卷的《钱钟书手稿集 · 中文笔记》面世。杨绛的举动,不仅为钱钟书,更为中国文化保留了至为珍贵的文化遗存。

  晚年的杨绛,淡泊澄明,进入化境,如同初生婴儿一般,唯留一颗赤子之心。其实,任何对她的嘉誉和赞美,甚至都可称为一种 “ 冒犯 ”,因为她不需要,也不看重,她本来就是这样,一直深秀蔚然,不为外界风俗所动,又哪里需要我们不知深浅的赞美?!她应该走得很安祥,她无愧于亲人和这个世界,最终,她像一滴水融化于大海中,消失不见。

  杨绛先生,走好!

来源:深圳晚报

【杨絳逝世】回顾她的睿智文字

【杨絳逝世】回顾她的睿智文字


文学大家杨絳104岁辞世。在92岁高龄,杨絳写下膾炙人口的散文集《我们仨》。

文学家杨絳辞世,与先行的丈夫钱钟书及女儿在另一边团聚,做到真正的「我们仨」。杨絳善於洞察世事,一生写过不少作品,包括1981年的《干校六记》、2003年的《我们仨》、2007年的《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等。她的文字看似平淡,却饶富意味,而且幽默。即使高龄,思路依然敏捷。她以风霜及笔墨提炼人生精华,她睿智的文字,绝对值得一看再看。

「返回牛津,我怀上孩子了。成了家的人一般都盼个孩子,我们也不例外……钟书谆谆嘱咐我:『我不要儿子,我要女儿——只要一个,像你的。』我对於「像我」并不满意。我要一个像钟书的女儿。」
《我们仨》

「人间不会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一九九七年,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岁未,钟书去世。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
《我们仨》

「钟书走时,一眼未合好,我附到他耳边说:『你放心,有我吶!』媒体说我内心沉稳和强大。其实,钟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我压根儿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
《我们仨》

「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倾轧排挤,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将饮茶》

「人家掛着窗帘呢,别去窥望。寧可自己也掛上一个,华丽的也好,朴素的也好。如果你不屑掛,或懒得掛,不妨就敞着个赤裸裸的窗口。不过,你总得尊重别人家的窗帘。」
《窗帘》

「声名,活着也许对自己有用,死后只能被人利用了。」
《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

「我已经走到人生的边缘上,再往前去,就是『走了』、『去了』、『不在了』、『没有了』。中外一例,都用这种种词儿软化那个不受欢迎而无可避免的『死』字。」
《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

「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鍊,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
《一百岁感言》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係。」
《一百岁感言》

记者:叶青霞

来源:苹果日报

文学家杨絳病逝 文革时与夫钱钟书被批斗「我们仨」天上重聚

「我們仨」終成絕響!中國著名女作家和文學繙譯家、已故國學大師錢鍾書遺孀、《我們仨》作者楊絳,25日凌晨1時許在北京協和醫院病逝,終年104歲。消息指楊絳生前有遺言,會待其火化後再發訃告。而內地媒體昨雖廣泛報道楊去世消息,卻於文革發動50周年之際,避談其於文革時慘遭迫害批鬥歷史。
記者:曾昭坪

楊絳去年7月度過104歲生日時,據報仍然思路清晰、十分精神。然而最近曾屢傳病危消息,對上一次是上周五(20日),但及後卻有消息指,楊只是年紀大入院調養,「有些病需要治療一下」。至昨日突然傳出其病逝消息,及後多個內媒才核實,並稱楊生前表示要火化後再發訃告。

 

董橋:擇善固執的知識分子

楊絳原名楊季康,1911年生於開明知識分子家庭,適逢與辛亥革命發生同年。她於1943年開始用筆名「楊絳」寫作,緣起自「絳」為本名「季康」二字的切音,憑其天賦文才,終其一生創作甚豐。30年代邂逅錢鍾書,並與其結下美好姻緣,婚後育有獨女錢瑗。兩人相濡以沫超過60年,至1997年錢瑗去世,一年後錢鍾書也病故,楊自此深居簡出。2003年,楊絳家庭生活的回憶錄《我們仨》問世,寫盡她對丈夫和女兒最深切綿長的懷念,感動無數讀者,並風靡海內外,再版達100多萬冊。
昨日楊絳死訊傳出後,各界對此紛紛表示哀悼。其中大量網民留言,稱希望「先生能一路走好」。此外,昨日更有讀者親臨楊絳於北京的住所外哀悼獻花,更有人當場失聲痛哭。
「在這物慾橫流的人世間,人生一世實在是夠苦。你存心做一個與世無爭的老實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擠你。你大度退讓,人家就侵犯你損害你。你要不與人爭,就得與世無求,同時還要維持實力準備鬥爭。」楊絳在《走到人生邊上》講述對人世的觀察。作家董橋素與楊有書信來往,董昨對《蘋果》表示:「我尊敬楊先生是一位擇善固執的知識分子。中國當代的風雷變幻沒有削弱她的良知,個人命運的陰晴圓缺沒有動搖她的平和。她傳統的教養和留洋的經歷,造就了楊先生優雅清爽的文風,栽培了她中西學問的淵博。和楊先生淺淺的交往裏,我深深領略了老民國書香閨秀天生的矜飾和禮貌的操守。她留給我們的字字句句,應該珍惜,應該傳承。楊先生這樣的風範,如今真是太少太少了。我會永遠懷念她。」而陶傑昨也向《蘋果》形容,楊絳是民國時代留下碩果僅存有學問、有修養、有風度的學者,「去埋就無人了」。

 

陶傑:中國虧欠錢鍾書夫婦

另一方面,楊絳與錢鍾書於文革初期,曾慘遭「揪出」批鬥,受盡屈辱,夫婦及後更被下放勞改。今年為文革發動50周年,一眾內媒雖有廣泛報道楊絳逝世消息,惟對其文革被迫害歷史卻近乎隻字不提。陶傑就此昨向記者評價:「整個中國對楊絳兩夫婦是虧欠的,殘害知識分子,仇視文化,將他們這些人當敵人。雖然口頭上很禮遇,但沒有人去反省……這個國家對楊絳和錢鍾書虧欠很多。」

来源:苹果日报

世道人生:别矣,杨絳先生!

被钱钟书称為「最贤的妻,最才的女」的中国作家、翻译家杨絳25日去世,享寿104岁。一代才人夫妇的篇章,翻完了最后一页。

钱钟书和杨絳,是民国时代学贯中西又才华横溢的学者、作家、翻译家。许多人都知道钱钟书写过小说《围城》、《人·兽·鬼》和艺文论著《谈艺录》、《管锥篇》,但其实杨絳这个「最才的女」也不是只有她丈夫赏识,1945年夏衍就对杨絳写的几个剧本讚不绝口,说:「你们都捧钱钟书,我却要捧杨絳!」

中共建政后,「江山代有才人出」的江山已改,也令这对才人夫妻没有舒展之地了。杨絳当了外国文学研究所的研究员,她「偷空自学西班牙语」,从原文翻译《堂吉訶德》。但是书稿未译完就遭劫难,译稿在「文革」中「被没收」,几乎失去。钱钟书在49年后就花主要精力担任《毛泽东选集》和毛诗词的英译工作,几乎没有发表文章。

文革发生,杨絳和钱钟书都被划為「反动学术权威」,被「揪出来」批斗。其后,二人先后下放到「五七干校」劳动。文革结束后的1981年,杨絳写了一本《干校六记》,记当时的遭遇和体验。第一记,写1969年11月,钱钟书60岁生日之前被下放,女儿一个人去送他,而女婿王德一因為不肯捏造名单迫害别人而自杀。

《干校六记》的书名可能取自清代沉復的《浮生六记》,它不像伤痕文学那样把当时的社会境况写得残酷悲惨,而是将她的境况和心绪委婉而平静地娓娓道来,境况本身已让人感受到那种无助与哀怨,使人对当时社会气氛和知识人的处境体验更深。

《干校六记》讲到她和钱钟书在干校时收养了一隻狗,夫妻二人被调回北京之后,狗没有带走。结果狗四处寻找他们,而他们认為那狗和自己的命运何其相似。自嘲中也点出了社会本质:在把人当成奴隶的极权社会里,不管你多有才华,在找不到奴隶主收养的情况下,也只是一隻丧家狗。

杨絳的女儿钱瑗和丈夫钱钟书在1997、98年相继去世,她在2003年出版了回忆录《我们仨》,追忆一家三口的快乐、艰难、爱、痛的日子,也讲了她与钱钟书1935年到英国留学至1998年钱去世的六十多年坎坷人生路。阐明的是:「家庭是人生的港湾」。

一对学识、才华盖世的夫妇,人生本应该有许多建树,可以為后世留下更多成果,但在极权制度下,他们大部份时间都只能在家庭中寻找避风港。文革,剥夺了他们岁月中的好时光,带来伤痛,留下的是一本哀而不怒的《干校六记》。

数年前,网络流传一段杨絳的「百岁感言」,最后说:「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係。」我怀疑这段感言大概有部份是偽作。从杨絳的文章看来,她大概从来没有「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吧。

别矣,杨絳先生。感谢您在可诅咒的时代,仍留下优雅的风姿。

来源:苹果日报

杨索:杨絳百年孤独

终生清醒,一刻也不放鬆的杨絳闔眼了。回望人世,她犹有牵掛吗?

身為钱钟书的声名守护人,杨絳是女斗士。她年近九十,為钱钟书有无在海外怒批冯友兰(钱的恩师)文革时逼死人,与冯的女儿宗朴数回笔战;九十餘岁时,她控告作家剽窃《围城》;两年前,她赢了另一场侵犯钱著作权的官司。

杨絳笔下的钱钟书「痴气」,跟著女儿喊杨絳「娘」,六十多岁才会点第一根火柴,简直就是「妻宝」。迥然不同叶公超等人对钱的批评「骄傲刻薄」。

十年文革,钱钟书下放河南七个月;杨絳是运动「陪斗者」。相较庞大的受难群体,两人受的是「皮肉伤」。他们能自求保全,一方面是两人政治敏感度高。反右尚未开始,钱钟书就有「啼鳩忽噤雨将来」之句;杨絳说:「风和日暖,鸟鸣花放,原是自然的事。一经号召,我们就警惕了。」钱钟书说,他就是不鸣不放,坚持沉默。然而在那相互揭发斗争的运动中,谁能有沉默的自由?

另一事实是,运动前,钱钟书翻译毛泽东诗选,他的清华同学乔冠华、胡乔木特别关照他。文革结束,他当上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是政治指派。钱钟书最初為国际所知,是因哥大教授夏志清的英文著作《中国现代小说史》推崇《围城》,他因而有国际知名度。邓小平推行改革开放后,钱钟书炙手可热。四处外访;而访中欧美学者言,「到中国一要看万里长城,二要见钱钟书。」

钱钟书后来并未继续学问而成了书信家。他应付各方需索苦不堪言。宋淇建议他写一封标準格式的婉拒函。钱钟书回覆:「倘以印就form(表格)作逐客书,必召闹挑衅,且流传成為话柄,由话柄而成為欛柄。畏首畏尾,兄当笑我為moral coward(满口道理的懦夫也)。」

女儿、丈夫过世后,杨絳继续书写,她所写的亲情、小人物生活饶有韵味。最末餘光的《走到人生边上》一章谈命数,有一段会刺到一两代人,她说,钱钟书六十八岁从干校回北京后的二十年(钱八十八岁辞世),「是运道最好时」。杨絳忘了这样的运道是筑基於一代才人血流成河的废墟上。

杨絳站在冥河,会望见那所有死去的人,包括文革时自杀的小妹与女婿。杨絳原本可以影响力為死去的人说话,那也是為自己说话。诗人奥维德写:「然而,命运将留给我声音,世人将藉由我的声音知道我。」但,她与钱钟书一样,从来不是爱德华‧萨依德所定义的「知识份子」。时代老人有其侷限性,很难苛求她少了歷史感与无畏勇气。她见过人间地狱未能成為报信的人,正证明文革的可怖。杨絳没有成為一代宗师,而成了网民的心灵鸡汤导师。

来源:苹果日报

仲维光:“郭路生”现象的双重含义

仲维光:郭路生现象的双重含义

——文化的堕落和堕落的文化

仲维光

郭路生何许人也?

恐怕现今的年轻人都不知道。本来年轻人似乎也没有必要知道这么一个郭路生,因为无论就其作品和其人都是一个早已经在生活以外的人了。

以外的原因很多,这里要谈的却是以“里”的问题,也就是当年郭路生在社会中的影响,以及九十年代以后又曾被一些人再次炒作起来一次的问题。而这两次郭路生的泛起不过都是因为那个“老三届”,也就是作者本人也在其中的“老三届”。这个伴随着共产党社会成长起来的老三届有着非常独特的特性,可以说是一个解析极权社会,共产党社会非常典型的案例。可惜笔者要做的事情太多,一直无力从事这个工作。

然而现在我之所以不得不谈郭路生却是因为突然发现,郭路生问题居然从国内开始向海外的网页上蔓延,又被人第三次炒作。八年前,在第二次炒作的时候,我曾经和青少年时代的友人史保嘉有过关于郭路生问题的来往通信。如果不是如此荒谬事情居然还在继续,一个专制文化的产物,居然被推到自由主义文化的座椅上,我大约还会让这八年前的两封信,这些原来准备写篇像样文章的思想线索,继续保留在自己数据库中。这一次使我感到,既然现在仍然没有时间来写篇完整的总结郭路生现象的文章,那么不如先把这两封信公开发表,以使更多的人能够参与讨论和思索,免得关于这一问题讨论继续停滞。

在发表这两封信的时候,我要强调的是,这个荒谬现象迫使我们反思的还是那个问题,

“我们的精神究竟在什么地方病了?!”

时至今天,很多人在哀叹,我们的时代没有好的作品,事实上这些垃圾就是我们自己培植生产的。这原因不是别的,因为我们自己就是共产党垃圾工厂的产物。所以我们如果不从反省自己入手,我们这些共产党社会生产的“垃圾”,接下来生产出来的更是垃圾。为此我要说的是,首要的就是我们一定要否定自己!反省自己!

从李慎之甚至上一代那些曾经走向共产党,跟随共产党的人开始,谁不能够否定自己,反省自己,谁就只能证明自己的智力和良知有问题!!

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和我一起来从事这种清除党文化,这一基督教世俗政治化的产物——极权主义文化。而清除的首要问题就是甄别它和自由主义文化,和传统文化的根本区别究竟是什么!

为了保持那个时代的气氛和真实,这两封信我除了只修订了一些错字,漏字外,其它一切照旧,包括我们之间的昵称、绰号、玩笑。为此,文字粗疏、思维跳跃、叙述唐突的地方也请读者原谅。

2008-12-02德国埃森

给青少年时代的友人史保嘉的两封信

20006月)

第一封

保嘉,你好!

看了刘双的“丑陋的老三届”,观点我基本同意,但是,这篇文章从语言到论述方式我都不很喜欢。他的那篇评郭路生的诗的文章很有些灵气。这篇东西则缺乏灵气,而且论述方式很也不好。李恒久的那篇反驳他的文章则更是把文章写得毫无可读价值。

刘双的第一篇文章曾经使我惊奇,何以突然会冒出这样一位以前从不曾知道的作者。他的这篇文章使我再次看到,如果有水平,总会脱颖而出,你总会有所闻。

关于你邮寄来的《十作家批判书》,我读来感觉是,此中偶有段落不错,只有徐江在行。

关于郭路生的诗歌评价,在你寄来的东西的刺激下,我也许真的要写一篇东西。我和你们对他的评价不一样。蔡其矫的话很得要害,郭路生是相信未来,而北岛是不相信未来。这中间无论就对人生的追求,还是美学追求来说都有根本性的区别。肯定郭路生则必定抹杀北岛的价值。我认为这里面有几个问题,值得提出思索:

第一,根本的区别:

我们必须看到,六十年代末期、七十年代初期,干部子弟和平民子弟的情绪是不一样的。虽然都是出于人生的转折时期,但是,平民子弟的转折,是转向个人与反叛。这从个人生活、对未来的追求,到思想、精神、感情,从思想方法到使用的语言都染有这些特点。当然在很多方面,这一代被共产党教育长大的人,包括受迫害的平民子弟,几乎在一切方面都带着共产党文化的烙印。但是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和干部子弟有着根本的不同。六十年代末期,干部子弟、权贵子弟的转向是对权势的留恋和哀伤,是没落、是堕落。

文化革命是一个怪圈,它居然使那些在六六年六月以前从来没有丝毫怀疑过,“天下者我们的天下”的权贵子弟,一下子丧失了一切。偶然失去一切的郭路生,和从来就没有一切,天生因为出身低人一头,不敢正视共产党社会的、像遇罗克等人那样的平民子弟是绝对不一样的。像遇罗克那样的平民子弟,不要说被打压得时候,就是能够稍有伸张的时候,也不会吟出“相信未来”。未来对于他们来说,永远充满变数,能够平安,稍有发展就算是不错。在这一点上,平民子弟甚至没有没落和堕落的权利。如果他们敢于公开表现出这种倾向,那是自取灭亡。

所以他们不仅是没有成熟到像郭路生那样吟出“相信未来”的诗句,而是在生命的深处根本就不可能唤出相信未来的声音。

第二,两个群体,两个世界:

为什么在那时,这一派中学生从来没有和郭路生那些人来往过。他们和干部子弟的交往绕过了一个大圈子,从猴子(芒克),多多,再通过张朗朗的弟弟张辽辽,转了如此一个大弯才和他们搭上一点界。因为现在被称为“平民诗人”,歌颂红旗渠的郭路生们,那时是不屑于和平民子弟来往的。现在吹捧郭路生的那些人,例如张建中、老羊,那时在郭路生们看来是专政的对象,是脚下不值得一提的群体,是无论在上大学,还是在学校中一切事物上都应该给他们让路的人(这就是骆小海、宋彬彬,乃至卡玛丽达现在津津乐道的,当时这些干部子弟推动的教育革命的目的)。

张朗朗在一篇文章中曾经提到,现在自以为已经出人头地,步入社会“上层”的导演陈凯歌,被酒后的孔丹侮辱蔑视,弄得狼狈不堪。这是一件非常典型的事情。今日尚且如此,更何况当时。

现在张建中们没有受到郭路生的侮辱,不过是因为郭路生神经不正常了而已。否则,即便你再取媚他们,再取媚那个社会,自称是“毛泽东的儿子再世”的郭路生也不会把你当人看。

从干部子弟看来如此,而另一方面来看也是如此。平民子弟的自卑和不成熟,尤其是出身不好的人,这种自卑和不成熟在共产党社会是先天存在的,也许如契珂夫谈到平民时一样,要经过终生的努力,才可能达到“贵族们”天生就有的起点,甚至很多人一辈子就是被扭曲的,永远没有了正常人的所有的心态,更不要说傲气。这也就决定了那时平民子弟无法和干部子弟对话、来往。但是,平民子弟一旦反叛,不再屈服于那个社会的侮辱,他们所显示出来的傲气和追求,是在郭路生看不到的地方,不是否相信未来,而是个人要站立起来,而是“精神和知识”的追求。

在过去不被郭路生们看上眼的老羊们,如果今天还以沾上郭路生们沾沾自喜,在精神上实在是比骆小海等人还要猥琐。这是不知自敬。

平民子弟几十年走下来,是自强不息的路。正是这种精神和知识的追求,使得平民子弟不断地成长,使得几十年后,我们今天不屑于和郭路生这些权贵子弟们对话了。例如骆小海,我在电视片中曾经看到过他,现在的气质那么庸俗猥琐。七十年代初期,我们有“精神和知识”的野心和抱负,而他们没有,这当然也包括郭路生,所以他才有后来的没落(我指诗歌,没有任何进步)。郭路生的相信未来,不是相信人性的追求和生命的展开,不是相信知识和精神给正在成长的年轻人所能够带来的丰富多彩的未来的内容。郭路生的相信未来,犹如党卫军所相信的未来要操控别人生杀大权,专、制社会一切的未来。这和骆小海,要解放全人类,血染太平洋,头断华盛顿的豪气是一致的。这种豪气也就是当年他们要搞教育革命的真谛、目的。当我们今天,几乎连骆小海本人都会感到这种“豪气”的丑陋可笑,但是,我们的 “诗人老羊们”居然还在回顾、歌颂郭路生的这种豪气,不是很奇怪的事情吗。

第三,蜕化与萌发:

带有自以为占有真理,专断倾向的左派文化思想,在完全实现极权主义以前也确实走过一段上坡路,这在世界上是从十月革命吸引了一批带有狂热色彩的知识分子开始,到二十年代末期开始走下坡路,在中国则是从五四运动以后,一直到贺敬之这一代人。他们吸取的是人类文化传统的奶水,吐出的是党同伐异的,充满热情也罢,充满血腥也罢的文化。但是到了郭路生这一代,到了我们这一代,我们汲取的是没有了人性、没有了传统的极权主义文化的毒汁。所以这一代人成长的结果如果只是蜕化也就罢了,严重的是长出来的是如党卫军一样的怪胎。在那种共产主义毒汁的滋养下,生长出来的是偏执、夜郎自大、恶毒的侏儒。

“毛泽东的儿子”(用郭路生自己的话来说)当然无论在政治上还是思想上,还是在所谓艺术追求上,都不会脱离这个框架。和上一代人相比,他们已经丧失了创造的冲动,追求的基础。人们很容易看到,郭路生的诗歌没有任何新意和创新,完全是在走贺敬之等人的路。他想写贺敬之的诗歌,但是,他当然不能,也终究没有写出来。不仅因为他的文字的功力、修养不够,还因为他生错了时代。他生在了文化大革命时期,没有这个可能。他的相信未来是典型的知青诗歌。这种知青诗歌,不是你我后期开始反叛的转折前声,而是三论造反,废除高考等一系列红卫兵运动的延续。

如前所述,我们必须承认,我们平民子弟远远没有干部子弟成熟,这是因为在那个社会中不允许我们正常成长,从平常的做人,到知识的寻求,我们都没有一个正常的条件。到六九年,七零年时,如孙康写的诗还非常简陋和幼稚,还只能仰望着干部子弟,但是,前几年的对垒已经使得这些人在做人上,试图和郭路生们平起平坐。由此,平民子弟的追求精神与知识的冲动也远远要比那些干部子弟群体来得强烈。

我们能够在生存中寻到一些正常成长的空间,是在六六年十月以后,甚至是在六八年以后,由于文化大革命,共产党政府无法正常管理我们,社会脱序才造成我们能稍微正常地发展。

孙康沙龙的努力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知识分子出身的孙康还只有加上干部子弟的张鲁生,才能在社会和自己的群体中找到一些能支撑自己的东西。事实上,孙康维系的那个沙龙和群体是六十年代末期、七十年代初期,对以后几十年的当代中国文化起了非常根本性影响和作用的沙龙。孙康由于其知识分子、诗人的天性,而如一条内陆河那样消失在专制文化的沙漠中。然而匪夷所思的是,在我们还都活着的时候,当年在北京中学生中,也就是在老三届中,比北岛影响还要大的孙康,居然被趋炎附势的文人们刻意地遗忘。

可以毫不为过地说,作为当年孙康好友的老羊的文章,是对孙康的努力的毁灭与亵渎。

第四,荒唐的评价:

对郭路生如此高的评价,除了在那个社会,甚至除了我们这一代人,对于正常社会中的人来说,甚至对于上一代人,乃至下一代人来说,都是可笑的。他们不会理解为什么在那个社会的人会如此评价郭路生。你看过我在那篇当代中国无大师中引述的李欧梵评述北岛前期诗歌的话,就能想像出他会如何评价郭路生这种诗歌了。关起门来夜郎自大,到头来白纸黑字,留下来的只是让人嘲笑。

我自己看自己以前的作品,就经常感到脸红,但是,没有办法,我是从那个时代过来的。我唯一自己感到欣慰的是,我还有脸红的能力。而正是因为我还有脸红的能力,我相信目前我虽然五十岁了,还是可能再提高一点。

第五,重造历史和吹捧郭路生的辨析:

为什么目前这么炒作郭路生,我认为细究动机是令人脸红的,因为,可以就所有这些吹捧郭路生的人,和从他们现在如何写历史中考证出他们的动机。

在杨建的《文革地下文学史》一书中,不知什么人对他说,当年北京中学生沙龙,张建中是一个中心。所有曾经在那个岁月中从那个群体中走过来的当年的北京的中学生,都会知道,张建中是一个毫无影响,非常边缘的人。尤其在诗歌上,包括今天吹捧张建中的老羊在内,当年没有人认真对待过张建中的诗歌。今天张建中拉抬郭路生,老羊拉抬郭路生、张建中,这又在北京的文学界营造出一个拉拉扯扯的气氛,这样一来大家都成了建安才子。这是一种典型的手淫,自欺欺人。如果它只是给他们自己带来快感,也就罢了,人们可以不必理会,但是,它浪费的纸张和铅字,扭曲、阻碍了时代和社会,扭曲、阻碍了艺术的追求。

保嘉,我是觉得你不应该这样跟着炒作郭路生。当年记得在去白洋淀的路上(注:九四年笔者出国五年后第一次回国,参加白洋淀诗歌群体座谈会路上),你对我说,要小心,有一些人是想要否定北岛,把白洋淀说成是诗歌的中心。我对你,此后也多次说过,正确评价北岛,可以维护他的真正价值。不适当,不准确地吹捧北岛反而会伤害削弱北岛的价值。

当年多多那篇文章,很多人都看到那是削弱北岛独占光环的开始。很多人也是这样利用多多这篇文章的。我不否认多多那篇还历史真实面目的文章的积极方面。但是,我必须说,那篇文章所有消极的地方,对诗人诗歌的定位看法上,在如今评价郭路生的时候,被人运用的淋漓尽致。而如果沿着这个在这个方向评价历史和那一时期的诗歌,北岛就更没有价值了。我必须要说的是,在涉及到美学、诗歌本身的评价上,任何像老羊那样的吹捧,说北岛显示出深厚的文字功力,就等于把北岛送上了断头台。因为就这方面来说,那是不能经受任何推敲的。只要是内行(例如李欧梵)来看和品评,就不攻自破。这种关起门来自吹自擂,害人害己。而北岛经得起推崇的地方,或者由于那样推崇对他们自己不利,或者由于他们不能分沾光芒,他们却都不敢面对。

那么简单的问题,连蔡其矫都能感觉到,老羊等人为什么看不到,我不想多说了。郭路生在诗歌的追求和对那个社会的文化的贡献上无法和北岛相比。我认为,北岛也就是不知道自己年轻时的价值在那里,所以今天的《今天》才办得如此糟糕,才和那些官方和半官方人物拉拉扯扯。

事情是简单的,连蔡其矫都能感到,为什么老羊,北岛却感觉不到,这是人生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但是,人们却总是重蹈覆辙。其实人生真的很简单,谁能把一二三,ABC说清楚,谁能按照一二三去作,谁就能够作些真正有价值的事情。这也是我根本拒绝人们说我过激的原因,因为,那是一二三,最简单的东西。

贝岭曾经对我说过,他看了遇罗克六十年代的文章,他和一些年轻一代的人不明白那东西有什么价值,有什么水平。这是很典型的一个事例。是如此介绍,才导致贬低了遇罗克,是我们自己亵渎了遇罗克。

保嘉,我非常感谢你给我寄来这么多关于郭路生的东西,它促使我想到很多,感到有些东西必须要说,我希望它能促使我此后能写一篇东西。如果真的能写出来,我肯定会献给你,当然不管你接受不接受。

先写这么多,写到这里才突然想到,不要由于讨论问题再伤感情。我放下笔,又看了一遍我在那篇《当代中国无大师》中,对你的涉及,还是感到自慰,没有任何伤害你的光芒的地方。

如果你能容忍我,我有想法会立即再写给你,如此慢慢形成我的文章的构思。

收到你的信,确实,那本英文本的《爱因斯坦语录》是我需要的。不过暂时没有没关系,因为一是我可以、也准备按照德文本翻译,二是实在需要在这里也还是容易找到。可以立即到书店去定购。如果老潘能邮,只请邮寄这一本就行了。怎么能谈得上向我道歉呢,朋友们为我做得够多了!我只有感谢!

再谈。

洋人

2000年6月12日

第二封

保嘉,你好!

上周的信收到。上周末由于去参加一个妇女会的庆祝活动,所以无法及时回信。有大约一百多位女士,只有三五个男士。可居然没有一个我喜欢的女士,因此两天的会议,落落寡合。回来,我才感到,我真的还不会作记者。

潘青萍的信我还没有收到。你的信给我印象是,口气大得令我不可想像。你竟然把我们七零年时的变化和建安、与五四时期相比。你的胆子是太大了些。

再有贺敬之的诗歌,似乎也不应该归于民歌,而是格律融合了民歌,但是这也只是回延安那首诗。而他的三门峡中的一首,以及雷锋之歌等则是受马亚科夫斯基的影响。三门峡中的另一首,以及其它诗歌,说它是继承了闻一多的诗歌传统应该是是没有错误的。我在《当代中国无大师》一文中对贺敬之的评价,从文字上是不低的。但是,正是从贺敬之这两代人开始,西方社会中,和自由民主俱来的另一种东西——极权主义文化,或者说左派文化也同时进入了中国。自由主义文化和极权主义文化,这两种文化,套句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话说,是相辅相成,相反相成的两面,有人推崇自由,就有人倾向专制,有人推崇民主,就有一部分精英要施行集中。

今天人们如果认真研究,不仅贺敬之的诗歌,就是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和苏联等东欧共产党国家的歌曲,和希特勒德国的歌曲有着非常类似的旋律和节奏。出国以后,才看到,中国的很多社会主义歌曲,其实都是抄袭苏联和东欧的。因为在中国传统中根本没有那些带有东欧民歌特点的曲调。天下文章一大抄,如果你观察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乃至向前延伸到三十、四十年代的当代很多革命音乐作品,都有很明显的抄袭痕迹。我并不是完全贬低这些抄袭,而是说,贺敬之的诗歌中很多东西是西化的东西,是典型的共产党文化精神,已经不是我们中国的了。

闻一多的诗歌,我非常喜欢,上中学时抄过背过他的诗。也正为此,我不觉得郭路生等人是类似建安时代的诗人。我曾经大量抄录背诵过贺敬之,沙白、石方禹(如古巴、革命及其它),程光瑞,乃至臧克家,袁水拍,闻捷,甚至还有公刘的一首诗。其中特别是沙白,他的诗我几乎每首都下功夫背过,如“雨花台”、“大江东去 ”,并且经常在各类报刊上搜寻他的新作。当然更不要说闻一多,郭沫若了。那时也抄背过马亚科夫斯基的诗。但是,就是在那时候,我却怎么也不喜欢郭小川和何其方的诗。

现在想起当时背诵那么多这类诗,也是我如今分外痛恨共产党的原因。如果,在正常社会,我儿时的记忆会记忆更多有用的东西。但是,也正是上述这一切背景,使我对郭路生感到无论就思想还是艺术来说都非常粗糙。

接到你的信后,我再次看了一些他的诗。更觉得不知从什么地方能说他的诗好。至于六十年代末期,确实他的诗比我们之中的任何人的诗都相对成熟,孙康的诗那时和他无法比,刚刚起步的芒克和多多不过显示出灵感和才气,北岛则还在诗歌的门口徘徊。至于,现在老羊居然吹捧的、所谓又一个几年后出现的张建中的“二十六个半音节”,老羊自己的“海盗船”,当时确实都无法和郭路生相比。其原因不是水平问题,而是社会和时代,而是共产党根本不允许平民子弟的精神走向独立和成熟,

我们直到七十年代初期还只是孩子,尤其在精神上。就很多方面来说,当年的干部子弟比我们要“成熟”,然而这种成熟不是智力上的,而是权力和社会给他们的,所以,一路几十年走下来最终水落石出。今天的骆小海、卜大华、匡桃生,没有一个能够凭借自己的智力站立在社会和人生中的。今天的郭路生更是崩溃在精神病院中,沉溺于自己是毛泽东的儿子的“浪漫”革命幻想中。而我们这些人,无论是求生,还是精神上的自我展开,无论从政治上,还是现实生存上都远比他们坎坷,但是我们的精神的成长却使我们得以和那个社会的知识界,和人生的岁月抗衡。

无论如何我的确无法理解你从什么地方出发,敢把这个时代和建安时代相提并论。

我所能够说的是,我们不仅不如五四一代人,而且不如贺敬之那一代人。当然可能是我修养太差,也可能是我太自卑了。就这一点来说,我确实狂妄不起来,非常不喜欢你们的这些观点。

暂此,再谈。

洋人

2000年6月20日

——转自《新世纪》(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