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簡介

长篇预警小说《红劫》

 

《红劫》節选

第一章:异常事件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
行云急骤地在紫禁城内外打了个转,又炉烟未断似地漂移而去。古都北京的深夜离愁千载隔阻星河,却被罕有的盈盈情波调解。夜的眉颦,鲜有地绽开着泪滋。由于环境的大宽松,思想的大解放,使人们仿佛一瞬间走出了中世纪的蛛丝铁幕。到处都在沸腾着,从不夜人到不夜城,古稀老人说:从未见过的今夕是何宵?

时针指到零点58分。
人民日报的夜班总编室里。
一串电话铃声突然打搅了几个报人的疲惫宁静。
邢副总编打着哈欠,把电话贴近耳鼓,少许,他显然是以为耳朵出了故障:“什么?请您再大声说一遍?”突然,他泥塑木雕似地立在原地。夜班总编室副主任徐波与邢副总编一同共事十多年了,从未见过他这付熊样,仿佛他刚才得知家中被打劫一空。夜班总编室的吴编辑眼睛乐成五线谱:“没想到邢老板也会开愚人节的玩笑!” 邢副总编愣了半天,才发现眼镜掉在地上。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众人费解。他们习惯开玩笑称邢副总编为“邢老板”。
邢副总编连续三遍查询来电显示,以确认来电人的身份无误。

他揉了揉眼框,拿出身边的一本笔记本,翻了翻,目光停留在一页纸上。上面写着:中国仍然存在发生文化大革命的可能。温家宝。可他什么表情也没有。只是传达了一句话:“大老板通知:所以涉及敏感政治的主题文章,全部撤下!等待发新华社的八千字通稿!”
“什么?什么?” 吴编辑眼睛就要跳了出来:“难道《全国人民热烈拥护党中央平反六四的决定》《3000多知识界名人的联合声明》也要撤下!?” 
邢副总编脸色转青:“是的,全部撤下!”
“那…… 新华社……的八千字……通稿是什么?”

这时,传真机响了起来。总编夜班室的5个人十只眼睛都落在弹出来的标题上:永远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人民日报》《解放军报》《求是》杂志联合社论
夜班年轻女编辑丹云偷闲,正在微型电脑上看一部老旧故事片《日本沉没》,她笑道:“我当发生了什么天大的事,不就是给老头子的文章让让道。”

徐波摸不着头脑,呆望着邢副总编。邢副总编连连叹道:“语气!语气!今晚的语气!我几十年前曾经听到过!……有写作组又开始搞两报一刊社论!这是一个严重的讯号!” 徐波的语气也紧张了起来:“那么……如此推理….上面发生了异常事件!”
邢副总编用眼神作了回答。几乎同时,吴编辑跳了起来:“我拒绝编这篇稿子!全是重复生硬的教条,全是赤裸裸的专政语气!”
邢副总编热汗冒了出来,他扶住褐色眼镜:“如果……我的政治敏感是对的……很快就会有人来接管报社。我给郭社长去个电话探听一下口气。”
他还没有拿起电话,电话铃已经响起来了,是总编辑兼社长郭大江打来的,声音很响而微微音颤:“报社所有在京的中级以上干部,凌晨两点半必须到编辑部会议厅集中,任何人不得请假缺席。违者立即撤职。”

凌晨两点半。报社所有在京的中级以上干部都准时赶到了编辑部会议厅。人们都发现了报社已经被军人接管,进出都需要被批准。空气凝固了起来。一位中宣部陈副部长,介绍了其他人的身份。中组部张副部长,总参作战部马副部长,武警刘副政委,及一左派网络负责人李强。中组部张副部长表情严肃地念了一份文件,大意是: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第7号命令:任命由总参作战部马副部长,武警刘副政委,及一左派网络负责人李强,临时接管人民日报社的领导工作,人民日报社原有的党的干部必须无条件地支持他们,无条件地拥护他们,无条件地配合他们,否则,是干部的不论是何职务,一律撤职,是党员的一律开除党籍。接着,中宣部陈副部长带头鼓掌:“请同志们欢迎新领导!”顿时,大厅里响起稀稀落落的掌声。人们的表情复杂而诡异。

第三十三章:迎战大文豪

清尘萦绕,烟弄晚风。院深余寒静,紫秀红陈,谁知愁悲生?

全国红歌手联盟进驻北京大学区后,深感此地“资产阶级自由化气焰嚣张”,与各大学党委书记碰头后,决定在海淀区大学区举办一次与当代大文豪的座谈会,原意是想用当代大文豪的才气,好好镇压一下那些自以为是的自由化分子,红歌手联盟点了一些活跃分子的名字,其中就包括有阳刚。高层特别重视此次座谈会,邀请了各校数千学生,把北大的礼堂挤得透不过气来。中宣部的一位副部长,用了三分钟时间,才把大文豪谷雨头衔介绍完,令人印象深刻的职位有:国家一级诗人,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亚洲文学家联盟主席,《世界诗人》杂志总编辑,等等。接着,主持人宣布:全体起立,向当代的大文豪谷雨先生鼓掌致敬!

但阳刚依然坐在原位,没有起立。
被主持人发现了,厉声问道:“那位同学为什么不起立鼓掌欢迎当代的大文豪谷雨先生?!” 阳刚声音清脆地回答:“我不承认他是当代的大文豪。”
全场哗然。

大文豪谷雨故作姿态: “没关系,我很大度。这位同学可以与我现场比试一下,就知道小锅是铁打的了。”阳刚不服气:“比试就比试!” 谷雨环顾四围:“那个同学来出个题,随便出个题。”有几个学生举手发言,党委书记点了其中一个女生。她站了起来,眸波颤动:“我叫马莉莉,我对文学有爱好,我来出个题《春痕》。” 阳刚转问谷雨:“用什么体裁来写?” 谷雨掏出一枝金笔:“随便,随便,跟你发挥。”
阳刚思忖片刻,填了首词:诉衷情(春痕)
霏微横空花寥寥,万物竞芳凋。
云幡绛节深处,萦素正娇娆。

无兰衾,卧嫣然,撼天骄。
幽为玉峦,不慕秋红,旧情涛涛!

谷雨听后半响说了一句:“我不善填词。”
阳刚又构思一番后写了首七律:春痕
幽情至冬不肯休,    梅芝犹存一朵羞。 梦泽半山烟雨台,醉黯一江潮汐楼。怎生禁得万重凄,一点离情千般愁。散霾一去永不回,衬我芳缘又绿舟。
谷雨略微一惊,扶了扶眼镜:“我不善律诗。”

阳刚凝眸道:“那就比写自由诗吧!”他干脆站到黑板上,用粉笔边想边写,不一会,又写出一首自由诗:

《春痕》
这是一片孤独的落絮
远离天宫却被幽垂环绕
这世界从不缺少眼睛
可缺少真相
把诋毁作为一种陪衬
我发现你的美啊竟然掩饰不住
也许寻觅真与善
是一种痛苦的选择
你点燃了冬夜中所有的冰烛
独自留在了落寂中
我知道唯有一种芬芳永不凋谢
驻在了你的名字上
原来伟大可以这样平常

谷雨读后再也沉不住气了,他用目光扫过全场,仅说了一句话作为结束语:“我不屑于与他博弈,我获得的所有奖章、奖杯合在一起,可以砸得他昏死过去。”台下嘘声四起,大文豪谷雨从此不再跨进该海淀大学区。

作品連結:
http://blog.boxun.com/hero/201204/aige/6_1.shtml

 

小说──《自由的诱惑》

 

《自由的诱惑》,这是全球第一部以六四为题材,诗体长篇文学,集小说、诗歌、词赋、散曲、写实、绘画和政论为一体的历史长篇小说,是一种全新的文学体载。

《自由的诱惑》节选:

 我之所以来到这个世上,是受到自由的诱惑。──艾鸽

(一群男人和一群女人,一堆死者和一堆生者,一片肉体和一片灵魂)

第一回:地狱深处历史颤抖,生灵死魂梦中相会

自由苑:天道悲
千古奇怨,盛夏冰寒,金水桥畔。
莫道芳酒犹浅,血已然。
飘悠万束是滴转。九天魂断。
何日雪耻,再回眸、忍看夜阑人寰。

(生灵:光)

我来到太阳的碎片上,是想找回那黑暗中的熠熠明媚。
如果有一种痛苦无法被爱心忘记,那就是历史。
而女人是男人的历史。
女人对痛苦与死亡是最敏感的。我不相信这世界是雄性的无限扩张。而地球原本是母性的。
女性是人的发源。没有女性就没有爱的阴柔,美的环绕,和乳的滋润。
我总感觉我是你生命的存在方式之一。
有太多的梦魇。爱能缩短真善美之间的距离吗?在灵性中颤动而飘逸的是你那永不衰退的韵味。我原本是女人肌体中最晶莹的甘孜。
可你走了裹着连衣裙的迷失的血玫瑰。我是你在波涛汹涌中丢失的白帆。你的若隐若现的肉体始终活着一如灵魂。
你这性爱的源泉。眸子里装满我自宇宙降落的神笛。
我抚摸着历史,她象你一样地在痛苦呻吟。
回忆若白云融入阳光的璀灿。
 让我的眼线缠绕着你静簌的天体。在落叶中到处是你柔绒翻飞的垂泪。

(死魂:露)

 我正在描绘着绝恋。如果爱是可以用死来交换。
 我需要一只男人的手,替我撑起那摇摇欲坠的天空。
 可以抚摸我的心脏,如果无法被恨摧毁。
 还能找到我完整的乳房吗?里面蓄满了爱。
 我的娇躯怎么禁得住你高岭放飞的鸣嘀?

 躺卧在地狱深处的琥珀色中我沐浴着你,颤动星际的声带不要带走我的金波。
 你成熟的阳刚之美如光焰四射的夏日,而我的爱只是纠缠着岁月的无情的情流。
 我在这世界上萧瑟着被遗忘的红细胞。

 假如我还活着,你可以到我生命的阳台上放牧太阳鸟。
 我在鬼域的余光下吟着你的《沁园春》,血。
 凭窗凝愁,千载梦魇,注到心头。

 恰墨客同仁,史海飞舟;往事悠悠,还曾记否?
 宫廷生变,阴霾压顶,伊人为何还不走?
 沙鸥日:今苍茫大地,我顶沉浮。
    
 年华香馨豆蔻,铅弹汹汹密集穿透。
 血比胭脂稠!五岳垂首,长城默立,黄河痛喉。
 天下文痞,洗刷版面,宫前争歌刽子手。
 吾来也,笔蘸珠峰雪,另写春秋。

(3)

(生灵:光)
     

 我拥抱着天安门广场。热血的颜色有太多的变幻。

 我想象着的你是活着的灵与肉。这是我献给你的第一副画《人韵》。
 我是你飘曳在半空中的那一叶满露的秋天。我的吻在没有爱的阳光里被冻得冰凉。
 我可不可以降落在你那被因为遗忘的时间里。
 好想拥抱你却无法展开被捆绑的双臂。我其实离你不远,我们之间只隔着地球的

 一点板块。
 知道这板块从何而来,原是盘古开天地时的蛋清和蛋黄。据史载:盘古凭借着自己的神力终于把天地开辟出来了。可是盘古也累死了。盘古临死前,他嘴里呼出 的气变成了四季飘动的云;声音变成了天空的雷霆;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 了月亮;头发和胡须变成了夜空的星星;他的身体变成了东、西、南、北四极和雄伟 的三山五岳;血液变成了江河;筋脉变成了道路;肌肉变成了农田;牙齿、骨骼和骨 髓变成了地下矿藏;皮肤和汗毛变成了大地上的草木,汗水变成了雨露。传说,盘古 的精灵魂魄也在他死后变成了人类。所以,都说人类是世上的万物之灵。可这谁动了万物之灵的灵?被动过的灵就融化在地浆的奔腾之中。我这里拾得一些灵和里面的魂。打开来看,发现空壳夹杂着精灵。我再也无法忍受世间的对人性的冷漠。

历史需要来一次裸奔。不然,谁也看不清那罗衣裙包裹着的是肉体还是腐石。我坦然地掉进了历史的深渊里。我无法再爬出历史。我唯一能够做的就是保持她的清白。尽管历史是污浊的。历史的乳房和臀部是用谎言堆砌起来的,我想把那美丽拿掉,让她赤裸着,流淌着,寒蝉着,男人看见她就会变成真正的男人,女人看见她就会变成真正的女人。

人啊,你的双眸中还游曳着真正的爱吗?你是否害怕抚摸历史?

(死魂:露)

谢谢,亲爱的无法腐蚀掉的阳间的璀灿。
我只有还在记忆中飘逸中的被粉碎了的晶莹。
我难道不是你坠入梦中的光阴。你总是那么热爱生命,是不是留恋过我青春橱窗里的曼妙与斐然。

我难道不是你醉心中的欣然如梦。
美丽的是美丽者的胴体。
丑陋的是丑陋者的灵魂。
你知道希特勒在实行国家恐怖主义之前,为什么下令销毁了全国的人体艺术?
他害怕人们知道人体是美的,扼杀人之美是犯罪。

 到了地狱深处我才发现自己的完美。我的美竟然是来自天国的浮雕。那动幻的肉体却化为了灰烬。你还能看见我的听凭着抑扬的韵影,和月光的滚翻着的银河碎梦?我的美啊,竟然是无法被承认的百日梦。

艾鴿油畫一

(5)
(生灵:光)

这是你的眼睛吗?怎么流落在阳间的雨披上,被咸水泡着。爱是真善美的纽带,缺少

爱的灵魂里,即没有真正的欢乐也没有真正的痛苦。
爱是心灵的艺术。我的嘴唇在颤抖:

我的心我爱你
是你启动了我的生命之舟

使我的血液里流淌着鲜红的花瓣 
于是我在娘胎里就憧憬着光芒 
落地时据说我已通体透亮 
我也从此演变成了自由基因 
开始在广袤的人世间流浪 
而你是我与身俱来的缠绵啊 
我的每片呼吸里都有你凝眸的柔情 
不因生活的愁恼而变心 
也从不把诽谤的话传扬 
你默默承受着坎坷的一切 
你忠贞于我如同永不变色的玫瑰 
我无法拥抱的心灵啊我爱你 
你是我今生今世眼泪的永远晶莹

艾鴿油畫二

帐篷漏雨的时候,不要咒我,我是没有阴霾的天空,拥抱我的时候不要去看晴雨表,不要穿衣服,棉袄,不必担心春寒,夏雾,秋霜,冬雪,不要,什么也不要。不要说你与我有情没有缘,你是遥远的超越了空间的羞涩,我却是亲近的,连着你的每一寸透明。我是你梦中的那一片澄色,不要摇醒我,把我埋进你的曲线里,那是不了情,让命运围绕它旋转。当我得不到你的爱,我的心就将变成世间的苦胆,而在我的嘴唇边却酝酿出罕有的甘甜。我要收集所有的莫名的苦难,用眼泪穿连成价值连城的金铂。

没有真相的时间也是时间吗?是时间可不是我的时间。
我和你们都将成为艺术化石,我们的细胞是共和国的展品。那颤动着的史叶上,气韻里好象有活鬼的声音。

谁人识得作者痴,二十年竟为一日。
一字一块天朝碑,荒芜野岭筑历史。

第一百一十回:路救素香魔女淫威 夜半逃出丑人山坳

《小重山》

花盈山坳十里阴,虎豹哀嗥兴、不敢闻。天险易逾人险焚,欲吞噬,不露萧瑟痕。
缥缈犹馥纷,怎禁得浓愁、如锁心。烁星河碎无寐沉,徒悲凉,远山凝伫魂。

(活灵:光)

风雨初霁,边疆的山如同一个个小王国。微云半掩,音信杳杳。隔一座山有时候,  如隔一幕天。春色时浓,扑鼻而来的是一个个美丽的蝴蝶。这里是花的世界,可未必处处有芬芳的体验。又一日,来到一个很狭隘的山谷中,周围的平地虽不多,经济作物非常茂盛。道路有些难走,我骑摩托车竟然被露水滑倒了。起来看见一女人站在路边笑,就自我解嘲道:“倒霉透顶了!”那女人却摇摇头:“这算什么?我才倒霉透顶呢!”接着,她伏在我的车子上痛哭起来。我心想:“这女人,笑也是她,哭也是她!”那想到她竟然倾诉出一桩大案子来,惊得我发呆。

女人名叫素香,约莫20岁左右,长得面貌清秀,体态均匀,但她的眸子不像少女的,似乎经历了水与火的磨难。或在苦水中泡过。她见我是外地人就一古脑地把这乡村的可怖之处道来。后来,得知我是报社记者,就更不放人了。缠着我到她家去,保护她,不然她会被逼债黑帮打死。她说这附近有一帮人,有一些很硬的背景,公然圈了一块地,垒了围墙。挂了个“武装部”的招牌。一开始人们不知他们是干嘛的,后来才发现他们是一帮有枪支的黑帮。

素香流着泪道:“这黑帮极嚣张,以抢男霸女为主,附近的美男美女们不是被他们蹂躏够了,一个个憔悴不堪,就是闻风逃走了,搞得我们这里成了远近闻名的丑人山坳。他们现在把注意力放在误入这里的有姿色的外来人身上了。一不小心,就会落入魔窟。” 香妹曾被他们抢去奸污了近一个月,放出时那男魔又道:“老子损失了不少精液,要赔偿我青春损失费。”他说今天来要她家中拿钱。若没有钱就要挨打。我道:“没有人告他们?” 香妹揉着泪眼:“凡是与他们作对的最后都反被关进监狱里了。再没有人敢反抗他们。” 香妹又道:“为首的人老百姓称黑头,另一女人被称黑妹,还有几个凶残的打手。”话犹末了,一帮人已经来到素香家中。一个显然是黑头的人问道:“钱准备好了吗?” 素香望着他们:“没有。”这时黑妹发现了我:“哇,你找来这男人还不错嘛!挺有气韵的。那就拿他来顶债了!”

素香一脸的火气:“你们看清楚再说话,人家是报社记者!”
黑老大狡谲地:“记者?!”
我即把记者证递给他看。
一打手拿刀在我面前比划了一下:“真的还是假的?”
我道:“你们自己鉴定吧!当然是真的。” 

这时我发现那女人进屋到现在,她一直盯着我几乎没眨过眼睛。
素香也注意到这一点,她讥讽道:“眼睛长到裤裆里去了?”
谁知那黑妹满不在乎却露出一脸谗相:“老大,我的下体可已经湿了!没办法,这男人我是非搞不可了。你也听见刚才那女人侮辱我,我不打她,我要当着这女人的面强奸这男儿!”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一个女人在我面前说:她的下体已经湿了。
这同某些男人看见美女就会流口水是一样的吗?

黑妹给打手抛了个媚眼,那打手立刻心领神会在黑老大面前敲边鼓:“老大,二姑娘已经表示要马上当众玩真的,我们何不欣赏一下她这股骚劲!” 打手开始卷袖子,只要黑老大一点头,他恐怕会在一分钟内把我剥得精光。我恨自己没有任何武功,文弱书生一个,不要说打架,抽了我的筋,我也骂不出一句脏话来。
情形越来越危急,那黑妹公然在慢慢地宽衣解带,腰和臀部肉都露出来一点来了,她明显在给老大施加压力。
我用目光示意素香不要再说话,以免刺激她发狂。

她盯着我。我盯着黑老大。补充了一句:“这是北京中央报刊的记者证!”

黑老大始终不啃气,他拿着记者证在掂分量。突然,他把记者证在女魔面前  

晃动了一下:“我懂做假证件的,这证件可是真的。”
黑妹看都不看,白牙一咬:“大不了一死,天下竟有如此男儿,先奸后死我也无所谓了。死不了,我继续干!”
这女人长得既不美也不丑,许是内分泌过于旺盛,她的眼中闪着烁人的贪婪之光。
打手也急不可待了:“我们不都有案底吗,再多一次又如何?自有人会替我们摆平。”就在打手走到我身边即将动手,那黑妹连内裤都抖出来的千钧一发之际,只听黑老大一声喝住:“撤!”同时把记者证还给了我。
黑妹临出门前又死不甘心地瞥了我一眼。那一眼,差点没把我吞下去。

黑帮走后,我担心他们以后再来找素香麻烦。
素香自我宽慰:“有你的身份保护,恐怕是不会了。但我担心的是你……”
我不解:“黑老大不是下令撤了吗?”
素香神色凝重:“我从黑妹临别的眼色中看出她不甘心!她平时就是带着打手单独行动的。这个人,一点理智都没有,曾经在大街上抢走过一男人。所以,我想她还会来找你的,黑妹食男色,打手男女通吃,你快走吧!”
我觉得有道理,便与素香辞别。

我摩托车驶到大山的路口前,果然发现黑妹和一打手正走过来。他们也发现了我,黑妹急道:“堵下他!” 打手便示意叫我停下。我心想若停下不就完了吗?我一踩油门,加速前进。打手见我不顾一切地冲了过来,便把路旁的一段树干横在路中间。我看出是朽木,就全速冲了过去。树干被压后弹了起来,差点打着黑妹,只听她急得跺脚:“猪是怎么死的?笨死的!”我知道他们有一辆吉普车,就尽量绕小道奔驰。好不容易才摆脱他们。不身临其境,别人如何能相信在月隐风高的夜晚,一个发情的女人带着打手在发狂地要强奸你。有一点身份的人他们都不放过,其他被盯上的男女可想而知。之前素香说过他们的后台很硬时,我差点说出来:“后台很硬?打他个落花流水!”可惜不是耀邦时代了,连我都难以幸免,如何打官司?再想到去年写的军人内参,据说已经被高官痛骂,若再写涉及军事背景的内参,报社也未必能发,结局也未必光明。含着泪忍下了屈辱,乘隙若月色逃出山坳。
有诗为证:
千峰凝翠任飘蓬,回首花霭鸿云丛。心违不能护朱颜,垂翼低飞悲绪浓。

注:自由苑为艾鸽首创的一种文学体载,词句长短不限,平仄不限,唯求押韵及琅琅上口,重追求意境。
部分作品链接:http://blog.boxun.com/hero/200812/aige/12_1.shtml

 

艾鸽作品专辑──作者介绍

 

作者介绍

艾鴿專輯

艾鸽,长期从事文学艺术创作,先后共发表了八部长篇小说。1989年六四前,为中国青年报记者,担任过电视剧《是金子终会发光》编辑,峨嵋电影制片厂拍摄,和上下集故事片《血的回答》副导演,于中央电视台播出。2001年在巴黎举办首届艾鸽油画展,其中「天使的挽歌」系列,极受欢迎。收藏艾鸽油画的收藏家来自欧洲各国,曾被一荷兰收藏家誉为“天才梦寐画家。”艾鸽亦写诗、填词,其七律〈艾鸽和崔颢黄鹤楼〉,卜算子〈咏梅〉及〈咏梅诗〉等十二首,脍炙人口。中国网刊曾登一文〈艾鸽的经典诗词不输古人〉,介绍艾鸽的诗词成就。

 

 

会员颜伯钧《逃亡笔记》在日本获得好评 销量名列前茅

会员颜伯钧《逃亡笔记》在日本获得好评 销量名列前茅
    
    颜伯钧《逃亡笔记》在日本获得好评 销量名列前茅

    (东京的一家书店。)
    
    独立中文笔会会员颜伯钧的《逃亡笔记》六月份在日本出版发行之后,广受日本读者欢迎。图书销售持续增长,销量排名进入日本Amazon前50强,排在第37位,在文艺春秋出版社中文类图书销售排名一直独占鳌头。以下是日本主要报刊的有关书评:
    
    日本主流报纸《朝日新闻》系列杂志 《周刊朝日》书评:作者在逃亡过程中,具有共同理想的许多同仁无偿援助他。作者放弃中国境内的社会地位和金钱而奔向民主活动的这一行为,使我们很感动。我们从他的面貌上,能够看得出“即使中国经济取得了发展,这样的社会也不会让人幸福的”当代中国的社会现状。
    
    日本主流报纸《产经新闻》书评:本故事不是小说,纯属事实。本故事让我们惊讶习近平政权对维权人士的迫害如此严重。当前作家还在国外流亡中。通过本书,我们能知道日本邻邦(中国)的政治真面目。
    
    日本书评网Booklog 网民书评:作者和同仁们的活动原来是这么温和稳健的,可是却被当局拘留。当代中国政治实在太恐怖了。
    
    作者被拘留后也彻底进行民运活动,作者的气概令人真佩服。
    
    日本书评网Bookmeter 网民书评:
    
   我看作者在逃亡故事中描写的同仁们的面貌,就想起“義俠”“好汉“等词。本故事实在是当代的《民主水浒》啊!
    
    读后感到只有绝望。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实现原来是这么困难的。但是,我们看本书就能知道中国民运同仁的人数和人脉也非常广泛,今后他们如果能抓取时机的话,情况会不会好转啊?
    
    监控和追踪,讯问和拷問。假如我们普通人面对这些困难的话,精神一定会消磨了。作者面对这些困难也还能奔赴民运,是因为他的信念非常坚固所以能做了吧。
    
    以下是销售截图:
    
    颜伯钧《逃亡笔记》在日本获得好评 销量名列前茅

    颜伯钧《逃亡笔记》在日本获得好评 销量名列前茅

    日本Amazon销售排名截图
    
    颜伯钧《逃亡笔记》在日本获得好评 销量名列前茅

    文艺春秋出版社销售排名截图

来源:博讯

銅鑼灣書店訂書名單有京官市長

 

銅鑼灣書店訂書名單有京官市長

銅鑼灣書店店長林榮基失蹤8個月後,內地人員指示他把載有訂書名單的硬碟從香港帶回內地作「呈堂證據」,林最終不肯就范,更開記招公開真相。林榮基昨接受《蘋果》專訪時透露,名單上500人包括內地市長及副市長,還有中宣部官員。中央專案組對名單上的人士十分緊張,連訂購唐詩宋詞書籍都要盤根問底。

2.jpg

林榮基指7.1前被四名大漢跟蹤,徹夜難眠後要求警方護送至其他地方遭拒,思前想後決定缺席游行。何柏佳攝
林榮基昨由立法會議員涂謹申接送,到壹傳媒大樓接受訪問。他憶述,李波早已復制訂書名單并把復本交給當局,涉及逾4,000本書。

專案組質疑市長訂唐詩宋詞

林被拘禁於寧波期間,中央專案組人員從名單抽出訂量較多的客戶,逐一向林審問,當中包括一名內地市長的訂書資料。雖然訂單只涉唐詩宋詞等非敏感書籍,但專案組人員仍質疑為何市長會向林訂書,「我話呢啲全部繁體字,唐詩宋詞簡體字就唔好讀。有啲仲系(關於)書法。有乜問題?佢哋唔明,有文化斷層」。
林榮基的客戶包括從事研究的內地人,涉及西藏歷史文化相關書籍,專案組又質疑訂書者鼓吹藏獨。林形容專案組人員「平時思想都扭曲咗,佢自己唔知」,審問前已先入為主,「主觀系你想破壞中國政府」。名單上還有遼寧省某副市長和中宣部官員,後者訂的數本書關於文革,「佢(中央)內部都有(文革資料),問題系佢冇公開」。
由於訂書名單是由林榮基親自輸入并負責郵寄書籍,內地人員希望林把硬碟帶回內地呈堂,有助日後清算訂書者,「軟件可以自己打上去,有硬件就更加有力。可能抽一啲人出嚟告,可能系針對寄(買)十幾包書嗰啲」。林現已把硬碟「放喺一個安全嘅地方」,但不知如何處理,「可能會有啲用,譬如可以查一查讀者有冇出事」。
民陣7.1游行原本安排林榮基帶領游行隊伍,但他臨時缺席。林昨進一步解釋,得悉被4名大漢跟蹤後感到驚惶,7.1前一晚徹夜難眠,「之前監視我攞(載有訂書資料的)硬件,都系隔一個車廂,今次跟得咁貼,可能覺得我出嚟游行唔系咁好」。
他7.1清早6時就起床,打算馬上離開藏身之所,但怕樓下有人埋伏,遂致電涂謹申,透過他要求警方派員護送,「保護我轉一轉地方」,但最終被拒,他遂放棄參加7.1游行。他認為游行本身安全風險不大,但懼怕離開途中出事。2006年何俊仁也是游行後遇襲重傷,「我覺得(擔心)唔系多余,唔值得冒咁嘅風險」。

不滿港府無追查4人現況

自從內地當局聲稱或對林榮基變更刑事措施,警方才向林提出人身保護。林質疑警方的決定并非基於安全考慮,而是「睇政治風向」。對於港府官員上京後把通報機制時限設為14天,林形容「好過冇」,但不滿官員未有主動了解銅鑼灣書店另外4人現況,「佢哋(官員)關注我系因為我喺香港」。
雖因恐懼缺席7.1游行,林榮基強調仍堅持向強權說不,也希望港人不要放棄,「我嘅責任系同傳媒講清楚(經歷)。將來要我做乜,睇能力做唔做到,做唔到都冇辦法,要其他香港人幫手做」。但他不排除日後或逼於無奈移民,「可能有啲情況要我離開……」林欲言又止,「我就唔講其他……我自己就冇乜所謂……牽涉到唔系凈系我嘅問題,就要離開。(是否擔心家人?)唔講其他人」。  

来源:蘋果日報

執政百日 翁山蘇姬30年光環落盡

 

執政百日 翁山蘇姬30年光環落盡

翁山蘇姬執政滿百日

緬甸的翁山蘇姬堪稱卅年來世上最突出也最受尊敬的政治犯,始終是軍政府統治下的緬甸一位勇敢的人權鬥士兼民主衛士,然而她當權之後,卻似乎與民主人權漸行漸遠。

美聯社報導,隨著翁山蘇姬上台執政屆滿百日,她的諾貝爾和平獎光環卻已經在世界舞台上消失殆盡。

她因為無視於國內受迫害的洛興雅族穆斯林的困境,未能阻止針對其他少數民族的暴行,並且支持抹去大眾對軍方血腥歷史的記憶而飽受指責。

有人甚至稱翁山蘇姬為「民主獨裁者」,並形容緬甸政壇正在上演一場日益與外界隔絕的獨角戲,圍繞她身邊的盡是親信與死忠,全未培養所迫切需要的新一代領導人。以往那個會親切招呼訪客用茶,並且有辦法讓難對付的記者改問易回答問題的優雅女主人,如今全變了樣。

除了釋放大多數但非所有政治犯,以及阻止猖獗的掠奪土地行為的初步努力以外,就連翁山蘇姬的支持者都很難舉出她執政百日的具體政績。

不過,對占緬甸人口六成五的緬族人(Burman)來說,翁山蘇姬仍是他們希望的燈塔,相信她終將克服讓最能幹的領導人都難以招架的一連串困難,並在某種程度上打破軍方依舊強大的控制力道。

這些困難包括全球持續最久的叛亂,極糟糕的醫療照護制度,以及中國對緬甸的恣意剝削。

著名記者兼教育家葉奈莫(Ye Naing Moe)也說:「考量到半世紀軍方高壓統治帶來的影響,我們應給她一千天,而非一百天。民眾仍有耐心,至少大部分緬族如此,但對少數民族來說,情形當然就不同了。」

聯合報/2016/7/10

 

 

 

 

茉莉:钱杨的酒杯,自由派的块垒 ──一场关于知识分子责任的论争

 

 钱杨的酒杯,自由派的块垒 ──一场关于知识分子责任的论争 

  (瑞典)茉莉 

这场论战来得很是意外,一点火星就迅疾燃烧起来。杨绛女士刚合上眼睛,崇敬她与其夫钱钟书的官媒、自媒体便响起一片“世间再无”的悼念声。深情赞美这对学术大师人生智慧的鸡汤文,真真假假的名言金句,到处清香横溢。然而就在此时,一场节外生枝的激烈论争倏然兴起。 

錢楊酒杯照片1

对钱杨夫妇生平的毁誉评价见仁见智,纷繁而嘈杂。但不久,争论的主题就清晰地集中在一个问题上:当今中国知识分子的责任与道德选择。令人吃惊的是,对立双方大都是自由派知识分子,一些为钱杨的苟且辩护的人,居然是一些平时比较敢言的优秀学者。 

为什么论争会在此时发生?自由派内部是否产生了立场分歧? 该次论争折射出当今中国知识分子怎样的生存状况、展示出怎样深层的时代伤痛?中国知识分子又是如何重新审视自身的责任、如何产生“审父意识”的?一直跟踪并参与论争的笔者试图回答这些问题。 

论争源流与“钱杨热”之背景 

这场因钱杨被过分赞誉而引起的论争,其实是一个在二十几年里一再爆发的老论题。早在1993年,因为八九后一些知识分子不再关怀现实,失去责任感,华东师大的学者发起了一场“人文精神大讨论”,重提知识分子的生存价值与文化理想。 

2006年,在胡发云的小说《如焉@sars.come》的研讨会上,与会学者在给予该小说高度评价的同时,指出当代大陆的文学作品与现实生存脱节,当下中国作家失去了触摸有血有肉的现实生活的能力与勇气。这次研讨会经报道,引发了一场思想界与文学界的大论战。当时有人提出“缺席的权利”,胡发云回答记者说:在没有自由的时代,‘缺席的权利’是一个伪命题。”

十年过去问题卷土重来,在政治制度未能改变的情况下,围绕这个题目的讨论似乎永远是“未完待续”。那么,为什么这次争论会起因于已经去世的钱杨呢? 

这是由于,钱杨夫妇是被中共中央领导关怀、被中国知识界崇敬的人,对他们的盖棺论定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一个问题:对专制政权的态度。回顾“钱钟书热”产生的时代背景与心理机制,我们或许可以理解这场论争的必然性。 

钱钟书被塑造成一座“文化昆仑”而大红大紫,如火如荼,是在九十年代之初,一个特殊敏感的时期。一场空前的大悲剧余音未散,中国学术界出现了“思想家淡出,学问家凸显”的现象,原本寂寞的学问家钱钟书适逢其时,获得了被其妻杨绛称为“运道最好”的好时光。台湾女作家杨索评论说:“杨绛忘了这样的运道是筑基于一代才人血流成河的废墟上。”

争论由此而起。批评者认为,钱杨能在毛时代幸存,又能在八&九之后享受声名卓著的好运,是由于他们对专制政权采取了顺从、合作的态度,其道德必然有亏。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玩得聪明,却并不高尚,不足以为“楷模”。而钱杨的支持者则努力维护钱杨的清名,说在严酷的时代,钱杨能不主动作恶,潜心学问,已是上品,不必非议。 

 “学术昆仑”、“网红隐士”回归真实 

就意识形态而言,这场论争肯定不会有一致的结论。至于钱杨的作品,也如一句拉丁谚语所言:“谈到趣味无争辩。”但这样一次争论,成功地抑制了中国社会盲目崇拜名流的轻浮之风,使官方塑造的“钱昆仑”不再那么巍峨高峻,而被媒体渲染的“网红”杨绛女士,也不再那样红艳夺目了。曾经被视为神话的钱杨,在几个方面回归他们的真实。 

首先是钱钟书的学问。过去曾被溢美为“天才”、“博学鸿儒”的大师,现在被指出其著作既没有思想也没有创新,基本上停留在中国传统的学术方式上。批评者引用不少名家对钱钟书学问的褒贬。例如,余英时的看法:“一地散钱—都有价值,但面值都不大。”李泽厚说钱钟书只有零碎成果,是“买椟还珠”。

最有意思的是旅德学者刘皓明,他在十年前就撰写长文,论证“钱钟书是卡夫卡的绝食艺人”。其文章大意是:钱钟书被赞赏的,只是他像绝食艺人一样神异的记忆力与阅读胃口,其作品一味寻章摘句,缺乏历史感与意识,躲避对民族的文化、社会乃至命运的关怀。

其次,是钱杨“淡定”与“不争”的隐士风度。有识者指出,钱杨成为流行的文化偶像,主要是他们的“与谁都不争”的“淡定”的人生哲学。这种生活态度,有异于中国传统文化人所景仰的“松竹梅”之高洁品格。“松竹梅”象征着文化精英面临风霜雪雨的危机感和对抗性,而钱杨的“不争”,是缺乏道义担当与精神高度的平庸与苟且。 

至于钱杨是不是官煤追捧的“淡泊名利”的清高隐士,更多发掘出来的资料显示其真相。例如,钱钟书曾出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全国政协委员和常务委员。夫妇俩长期与中共高官、一代“左王”胡乔木保持亲密交情,还由于胡的帮忙,获得住进“部长楼”的特殊待遇。此外,钱钟书在文革结束后出国访问,曾配合中共官方教训海外学者,以此换取官方对他的好感与信任。 

 环境恶化,自由派言说焦虑 

当一些自由派人士大动感情投入论争时,他们的老对头毛左却冷漠作壁上观。毛左与其他左派之所以不吭声,是因为这个话题不在他们关注的热点之内。同时,一些毛左是反智的,而钱杨的学问却涉及东西方学术传统,因此不是毛左的那杯茶。当然,毛左不反对钱杨,也因为钱杨不但顺从毛共,也与当今天朝和谐。 

因此,讨论有关“知识分子的公共责任”这样宏大的真问题,只有自由派知识分子会急切地卷入。他们抓住这样一个突然冒出来的话题,借钱杨的酒杯浇自己的块垒,如实地表达自己的理念、心志,人生态度以及对现实的焦虑与恐惧。 

一直犀利批评钱杨的自由派学者如莫之许,以钱杨为例表明自己的理念与评价标准:“极权下更有价值的是反对、是抗争,是通过对极权体制的根本质疑,最终达成整体变革。”而维护钱杨的一方却认为:反抗不会起什么作用,从事抗争和反对的知识分子,未必就具有更高的道德价值。 

一些不认为抗争更有价值的学人,恰好是近年来对公共事务发声较多的知识分子。这个有点奇怪的现象,源于学者们目前的处境。近几年,致力于思想启蒙与维权的中国知识分子,有的已经失去自由被噤声。目前还能发声的人已经不多,他们都面临着共同的问题:下一步该怎么办? 等待他们的是什么? 

如果他们继续像过去一样,坚持自己的理念去言说,那么,其命运很可能就像去年遭遇“710”大抓捕的几百个维权律师:被剥夺饭碗,被刑拘、被监视居住、被失踪失联、被传唤恐吓、被半夜砸门、……。

錢楊酒杯照片2

著名公知、人大教授张鸣在论争中谈到他的处境。因为说话大胆,张鸣的微博一次次被封。他说:“在这么多年,在同事,同学,同乡中被孤立,遭白眼,日甚一日,难道我是傻子,全然无感?”“我们这些人,无论做什么,都是戴着镣铐跳舞……。” 

 重新审视责任,公知自身启蒙 

那么,知识和信念,是否足以使人在日益恶化的环境中支撑起人格与骨节? 政治高压下的知识分子,是否只剩下“沉默”一途了呢? 有人说,这些为钱杨辩护的人,实际上是在为自己辩护。他们想要自保,想把自己降格为一个沉默的平庸者,却仍然要享有道义上的好名声,因此在舆论上竭力“为苟且正名”。

当论争进入尾声,6月17日,北京维权律师夏霖被当局以莫须有的“诈骗罪”起诉。在开庭之前,笔者欣喜而感动地看到,几十位国内学者齐刷刷地站出来,勇敢地声援夏霖,其中就有几位在论争中维护钱杨的著名公知,如肖雪慧、萧瀚与张鸣。 

这就证明,争论双方在价值观上并无太大的分歧,都在坚守人道立场拒绝沉默,都对无所顾忌侵犯人权的当局持批评态度。那么,这场历时几周的笔战还有什么意义呢? 

如前所述,这是中国知识分子在令人窒息的环境下找到一个话题,借机表达他们心中的焦虑与困惑。知识分子一旦丢了人文精神,就如同丢失灵魂,钱杨之争也让他们对自己身为知识分子的责任,重新进行了一番审视。这种重新审视之所以必要,是因为中国需要他们在公共领域里长期坚守。 

这也是思想启蒙者在认识上的一次自我启蒙。尽管都是知名学者,但没有人不需要自我反省与知识更新。在争论中,有一些认识上的盲点与误区,甚至有一些情绪化的指责,但总体上看,双方的风度还不错。

在笔者个人的印象中,两位学者在理论探讨上的贡献较大。一位是美国华人教授徐贲,另一位是北大法学教授张千帆。徐贲先生长期以“知识分子与公共政治”为研究课题,他以富于理性、合乎逻辑的诚实说理,指出这次论争中的一些思考缺陷。

錢楊酒杯照片3

例如,当有人为钱杨在专制下的道德沉默辩护,说沉默是一种“个人权利”时,徐贲先生深入论证了:“沉默者的沉默是统治的结果,不是他们的权利。”张千帆教授也认为:“在政治高压下,他们可以不说话。沉默是有理由、可理解的,但是它并不能成为道德上的权利,更不能升格为一种道德崇高。” 

在钱杨之争中,还有一个“消极自由”概念被误用的现象。钱杨的辩护者把沉默不害人视为消极自由,为此徐贲先生指出:“伯林对积极与消极自由的区分主要是对自由民主政体下的公民自由而言的,不宜硬套到极权专制的国家里。”笔者曾以瑞典大选为例,说:拿到选票的瑞典公民,不去投票没人干涉,这是消极自由。但在不给人民选票的国家里,无权去投票的人怎么可以说自己享有消极自由呢? 

现代知识人审父,与传统偶像告别 

笔者还观察到,这场论争也展现了现代知识分子的“审父意识”。钱钟书的学养、才情以及他的儒雅气质,在这个功利喧嚣的时代,可视为我们父辈一代知识人的典型。我们在他们身上看到传统文人的温良与容忍,也看到他们的冷漠与自私。 

“审父意识”促使一代人对父辈发出质疑:为什么他们会安静地生活在恐惧之中,并将之视为理所当然? 例如当年那些在浩劫中受难的知识分子,为什么没有人会大声问一句:“你们凭什么打倒我们!” 

身为海外学人,徐贲先生满怀激情认真地投入这场以国内学者为主的论争,在笔者看来,也与他的“审父意识”有关。少年徐贲曾目睹父母在文革中遭遇的苦难。他的父亲到了晚年,也和杨绛一样写书记述自己的经历,甚至剖析自己奴性。徐贲认为,虽然他们的发声比全然沉默要强,“但这些毕竟不同于知识分子的理性批判和打破沉默”。 

有人说,中国传统文人最大的理想是做稳奴隶。但具有现代公民意识的中国知识分子,不愿意再追随一味沉默的可怜父辈了。从这一点看,这场触动很多人心灵的钱杨之争,实际上是一个告别,是觉醒了的现代知识分子向钱杨所代表的文人传统所做出的告别。

原载香港《争鸣》杂志2016年7月号

万维读者网瑞典茉莉的博客:http://blog.creaders.net/u/4775/

 

从纳粹集中营走出来的诺奖得主威塞尔去世

 

从纳粹集中营走出来的诺奖得主威塞尔去世

奥斯维辛集中营(Auschwitz)的幸存者埃利·威塞尔(Elie Wiesel)是在“二战”中遭到屠杀的600万犹太人的雄辩见证者,他把大屠杀的记忆烙印在世人的良知里——他在这方面无人能及。周六,他在曼哈顿家中去世,享年87岁。

他的老朋友、犹太大屠杀幸存者之子国际网络(Children of Jewish Holocaust Survivors)的创始主席梅纳赫姆·罗森萨夫特(Menachem Rosensaft)证实了他的死讯。

  • 1986年在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之后,埃利·威塞尔(中)和妻子玛丽昂,儿子什洛莫·埃利沙还有挪威诺贝尔委员会主席埃吉尔・阿尔维克。

    Bjoern Sigurdsoen/NTB, via Associated Press

    1986年在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之后,埃利·威塞尔(中)和妻子玛丽昂,儿子什洛莫·埃利沙还有挪威诺贝尔委员会主席埃吉尔・阿尔维克。

  • 1993年华盛顿美国大屠杀纪念馆落成典礼上,威塞尔(右)与比尔·克林顿总统,以及美国大屠杀纪念委员会主席哈维·M·梅耶尔沃夫。

    Associated Press

    1993年华盛顿美国大屠杀纪念馆落成典礼上,威塞尔(右)与比尔·克林顿总统,以及美国大屠杀纪念委员会主席哈维·M·梅耶尔沃夫。

  • 1961年,“纳粹刽子手”阿道夫·艾希曼在警卫的陪同下出现在耶路撒冷法庭。他获得战争罪的审判过程在电视上播出,这提高了人们对犹太大屠杀的关注。

    Associated Press

    1961年,“纳粹刽子手”阿道夫·艾希曼在警卫的陪同下出现在耶路撒冷法庭。他获得战争罪的审判过程在电视上播出,这提高了人们对犹太大屠杀的关注。

威塞尔是数十本书的作者,也是一位充满魅力的演讲家和人文学科教授。1986年,他获得诺贝尔和平奖(Nobel Peace Prize)。不过,他最大的贡献不是他的工作,而是他所填补的巨大空白。

在日耳曼人对犹太人实施有计划的大屠杀之后,没有人发声,清楚讲述当时情况的严重性以及它如何改变了人类对自己和上帝的看法。在将近20年时间里,遭受创伤的幸存者——以及因为后悔没有更加尽力拯救同胞而深感愧疚的美裔犹太人——似乎都陷入沉默。

不过,威塞尔纯粹凭借自己的个性以及让自己的话萦绕在人们心头的天赋,逐渐把大屠杀从历史书的坟墓中挖掘出来。他16岁时从布痕瓦尔德集中营(Buchenwald)获救,胳膊上烙着永远无法去除的A-7713编号。

1986年,诺贝尔委员会为了表彰他挺身对抗遗忘和暴力的勇气,授予他和平奖。

“威塞尔是人类的信使,”诺贝尔颁奖词说道。“他带来和平、赎罪和人类尊严的信息。他对于反抗邪恶的力量终将取得胜利的信念,是得之不易的信仰。”

1960年,威塞尔的自传《夜》(Night)的英文版出版,从而首次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他在书中讲述了自己15岁时在集中营看到的恐怖情形。他提到自己深受内疚和怀疑的折磨——为自己幸存而其他数百万人死去感到内疚;对允许此类屠杀的上帝产生怀疑。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个夜晚,在集中营的第一晚,我的人生从此变成漫长的黑夜,受尽折磨,”威塞尔写道,“我永远不会忘记那里的烟。我永远不会忘记孩子们幼小的脸庞,我看着他们的身体在安静的蓝天下化成烟圈。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些永远吞噬我信仰的火焰。我永远不会忘记让我永世失去生存欲望的夜晚的沉默。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些毁灭我的上帝和灵魂、把我的梦想碾碎的时刻。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些事情,即使我不得不和上帝活得一样长。我永远不会忘记。”

也许还有更好的记录者生动描述了德国死亡机器地狱般的细节。肯定也有些哲学家更具启发性。但没有一个人能像威塞尔那样把道德上的迫切性与个人的吸引力结合在一起,后者体现在他布满深刻皱纹的脸庞上和永远忧郁的眼睛里。

2009年,巴拉克·奥巴马总统(Barack Obama)和威塞尔一起参观布痕瓦尔德集中营遗址,称他为“活着的纪念碑”。

“他大声疾呼,不仅反对反犹太主义,而且反对各种形式的仇恨、偏执和不宽容,”奥巴马总统周六在一项声明中说,“他恳求我们每个人——每个民族和所有人类——做同样的事,以彼此为鉴,真正做到‘永不再犯’。”

在他1966年的书《沉默的犹太人:关于苏联犹太人的个人报告》(The Jews of Silence: A Personal Report on Soviet Jewry)中,威塞尔提醒世人,仍有犹太人因为宗教原因遭到迫害,而且被阻止移民。

“最令我痛苦的不是我在俄罗斯见到的沉默的犹太人,而是现在我周围犹太人的沉默,”他说。他的努力帮助放宽了移民限制。

威塞尔谴责20世纪90年代中期波斯尼亚的大屠杀——他说,“如果这是又一个奥斯维辛,那么我们必须动员全世界”——他也谴责柬埔寨、卢旺达以及苏丹达尔富尔地区的其他一些人。他谴责美国的焚烧黑人教堂事件,挺身支持南非的黑人以及遭受酷刑的拉美政治犯。

威塞尔在华盛顿的美国大屠杀纪念馆(U.S. Holocaust Memorial Museum)的建立中发挥了主导作用。作为主席,他领导该纪念馆的委员会把相互对立的幸存者组织团结起来,为建造一个永久性建筑筹集资金。

埃利泽·威塞尔(Eliezer Wiesel)1928年9月30日出生于当时属于罗马尼亚的喀尔巴阡山脉小城锡盖特(Sighet)。他的父亲什洛莫(Shlomo)是一名讲意第绪语的店主,他比较开明,鼓励儿子学习现代希伯来语,允许他阅读弗洛伊德(Freud)的作品。他的母亲萨拉·法伊格(Sarah Feig,原名)以及身为维兹尼茨哈西德派(Viznitz Hasid)的外祖父道戴·法伊格(Dodye Feig)用哈西德派大师的神话故事填充他的想像力。

他和三个姐妹希尔达(Hilda)、巴蒂亚(Batya)和茨波拉(Tzipora)在一个有1.5万名犹太人的社区长大。不过,1944年春,纳粹攻入匈牙利后,他田园诗般的童年崩溃了。这座城市的犹太人很快被封闭在两个犹太社区里,然后遭到集中驱逐。

“他们一个一个在我面前走过,”他在《夜》中写道,“老师,朋友,还有其他人,所有我害怕过的人,所有我可能嘲笑过的人,所有这些年和我一起生活过的人。他们失魂落魄地走过去,拖着自己的包裹,拖着自己的人生,告别家园和童年,像遭到毒打的狗一样蜷缩着。”

《夜》讲述了他和家人在一个密不透风的运畜车上度过几天旅程,之后到达一个他们从没听说过的地方:奥斯维辛。威塞尔回忆起燃烧尸体的恶臭通过烟囱弥漫到空气中;婴儿们被放在坑里焚烧;戴着单片眼镜的约瑟夫·门格尔医生(Dr. Josef Mengele)挥动乐队指挥棒,决定生死。威塞尔看着妈妈和妹妹茨波拉走向了右边。

“当时我并不知道就在那个地方,我和妈妈以及茨波拉永别了,”他写道。

1945年4月11日,6天没有进食的威塞尔等人得到美军解救。战争结束后,他才知道两个姐姐没有死去。

在布痕瓦尔德集中营解放之后的日子里,他认为自己活下来是为了作证,但他发誓在10年内不谈论或写作自己看到的事情。

“我不想用错词,”他曾经这样解释。

1948年,《方舟》报(L’Arche)派他去以色列报道那个新成立的国家。他也成为《新消息报》(Yediot Ahronot)的驻巴黎记者。1956年,他用意第绪语写了800页的回忆录。最后缩减为127页,翻译成法语,以《夜》的标题出版。

“那时候,人们不想知道犹太大屠杀的事,”威塞尔1985年对《时代》杂志(Time)说。

《夜》共销售了1000多万册。威塞尔平均每年写一本书,按他自己的计算,到2015年共写了60本书。

他的很多书都是维也纳出生的妻子玛丽昂·厄斯特·罗斯(Marion Erster Rose)从法语翻成英语的。他们1969年在耶路撒冷结婚,当时威塞尔40岁,他们有个儿子,名叫什洛莫·埃利沙(Shlomo Elisha)。他的妻子和儿子依然健在。

来源:纽约时报

郝明義/台灣出版產業面臨奇妙的轉型時刻(下之B)

 

郝明義/台灣出版產業面臨奇妙的轉型時刻(下之B)

7. 轉型的準備

有讀者看了我寫「打開書,是打開一個夜晚」之後,說這形容很貼切,可也提醒「但出版社可不要為了這種浪漫的理由就不做電子書了啊,拜託。」

當然我那個比喻是為了說明紙本書的獨特價值,並不是要把紙本書就和網路時代的數位閱讀切割。如果要說得更細一點,我認為紙本書和網路與數位閱讀之對比,像是易經的陰陽圖。

易經的陰陽圖並不是陰陽、動靜截然對立。而是陰陽相對,但卻又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動靜相對,但卻又動中有靜,靜中有動。

001-1467865933-98

易經的陰陽圖並不是陰陽、動靜截然對立。而是陰陽相對,但卻又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動靜相對,但卻又動中有靜,靜中有動。

在21世紀的今天,紙本書出版者一方面要守住自己的獨特價值,當然也不能不善用一切可用的網路及數位工具。

因此,就一個今天在台灣的紙本書出版者而言,我先拋磚引玉,談一下我認為要進行這個奇妙的轉型需要做些什麼。

任何事情最重要的就是觀念和心態。在觀念和心態上,我們應該相信紙本書的出版,並不是夕陽產業,而是基礎建設產業,甚至尖端產業。

相信自己是夕陽產業,想的就會是如何保有自己既有的資源與知識,以最「安全」的方法來延續夕陽的餘暉。新的嘗試,就往往被當作危險,或承受不起的風險。

相信自己是基礎建設產業,或尖端產業,就會相信未來另有新局,所以需要擺脫舊有習慣性思維的包袱,讓兩者相互激盪。有些新的轉型做法即使有些風險,但在多做準備後還是該勇敢嘗試。

我因為是相信後者,所以我認為可以分出版社之內和之外兩個部份來為「奇妙的轉型」做準備。

在出版社之內,

  • 真實地面對這是一個變動中的社會,以及變動中的分眾需求。
  • 因此要讓出版社的經營體質可以是滿足分眾需求而存在,不是必須有大眾暢銷書才能存在。
  • 要透過網路、實體所有可能的通路,盡最大的努力與潛在的讀者互動,讓你要對話的「分眾」知道你在做什麼。
  • 所以,在把一本書做成一個「夜晚」或是一個「可口蛋糕」的同時,必須從頭思考編輯、企劃行銷與業務的每一個環節的每一個動作。淘汰經驗中、印象中可行,但是實際上早已不可行的種種工作方法。
  • 同時,也認識、善用所有的網路、數位工具,把種種過去聽來陌生或疑懼的工具和工作方法,導入新的工作流程之內。

在出版社之外,對社會

  • 面對變動中的社會,不要再固定地以台北市場來代表台灣市場。我自己已經決定從今年八月起在高雄設第一個辦公室,每個月至少有一天在那裡工作。
  • 變動中的社會,各個領域都有思辯在進行,所以應該善用紙本書出版者、工作者的特長,各自注意自己感興趣的「分眾需求」。尤其是年輕世代的的。
  • 在這些變動中,重新思考和作者的關係,與讀者的關係,努力讓作者、出版者、讀者之間的對話存在。
  • 為了讓各種「分眾需求」的對話能存在,出版社應該盡最大努力,幫助更多分佈於全台灣的各種小型書店存在,讓分眾閱讀及相關的討論得以發生,得以繼續,並且在台北以外的各地也都能發生與繼續。
  • 激發和出版業關聯最密切的兩個環節也能產生同樣的變化:圖書館與教育系統。這件事情如何進行,需要另文討論,這裡就先暫擱。
  • 如果真能對某些分眾需求的閱讀深入掌握到一定程度,應該有信心望向今天以網路連結的世界市場。本土化和國際化是可以並行的。

以上這些工作,許多都是我自己在親身實驗的,探索中的。所以我也把目前我日常的工作與學習整理出來,當個案例請大家過目、參考。請不要見笑。

8. 「有漏」或「無漏」的轉型?

最後,讓我把話題的焦點再集中在上一節的這段話上:「為了讓各種『分眾需求』的對話能存在,出版社應該盡最大努力,幫助更多分佈於全台灣的各種小型書店存在,讓分眾閱讀及相關的討論得以發生,得以繼續,並且在台北以外的各地也都能發生與繼續。」

為了實證這段話,過去一年多時間裡,我跑了台灣許多小型獨立書店。二十個人、十個人的講座,都有。我也知道許多其他出版社的人在做類似的事情。

台灣的獨立書店,近年來家數多了一些,但可以說都在辛苦經營,尤其因為本身營業額不大,從出版社那裡取得供貨的條件就開始比較辛苦。但是絕境中也有生存之道,我看到有很多獨立書店掙扎出自己的特色,努力滿足讀者對書店的「分眾需求」。

台灣的出版產業要進行奇妙的轉型,需要有更多可以滿足分眾需求的書店分佈於全台灣。事實上,如果這些小書店可以健康地棋羅星布,對於大連鎖書店是共存共榮,可收紅花綠葉之效。

而目前要有助於這些小書店健康生存下去,我認為「圖書定價銷售制」是個關鍵。

我沒有說「圖書定價銷售制」是萬靈藥,只要實施這個制度台灣出版業就忽然可以脫胎換骨。(世界上有些國家實施這個制度,也不是每個人都好。)我說的是:在台灣出版業要奇妙轉型的過程中,「圖書定價銷售制」是一個極為關鍵的元素。一個可以讓我們所有的努力,到底是「有漏」還是「無漏」的元素。

「有漏」,是說我們雖然很努力地打水入瓶,瓶子卻因為有漏的地方,所以難以盛水。「無漏」,就是說我們努力地打水入瓶,努力打多少,瓶子就可以裝多少。

獨立出版聯盟從7年前參加台北書展開始,就積極於和讀者討談、互動,所以業績也一直在成長。今年4月起,他們進一步行動,每個月的最後一個週六,走入一些社區辦「獨書市集」,現在也陸續有空間邀他們前去設集。但是聽他們說:「叫好叫座,但沒反應在銷售。」

沒反應在銷售上可能有多種原因,但起碼我們應該排除那個「有漏」的原因:不要大家看完了之後,仍然滑手機去網路上找到更便宜的折扣價來下訂單。

圖書定價銷售制,可以消除這個「有漏」因素。從前面講的韓國例子可以看得出來,這個制雖然說是「定價」但可以不在「定價」,因為其中最重要的精神和遊戲規則是:不論網路還是實體書店,不論是實體的連鎖大書店還是獨立小書店,大家的售價都「平等」的制度。照「定價」來賣,只是讓「平等」最清楚、最易懂。

有人說圖書定價制只對小型書店有利,對大型連鎖書店不利。其實不然。大型連鎖書店不倚仗實力而打折扣戰,固然看起來像是少了一個趁手的競爭工具,但是不隨便打折也可以讓他們厚植利潤,當自己種種新擴充的本錢。法國法雅客在他們圖書定價銷售制實施前後的對比,可以看得很清楚。

全世界的圖書銷售制度,大致有四種(如圖)。我們不必選其中最沒有原則的。

 
-1467873400-12

【全球的圖書銷售制度比較表】長條圖的寬度代表獨立書店與連鎖書店的「進、銷貨數量」。資料來源/郝明義整理;製圖/黃禹禛

美國最強調自由市場,所以正好是「圖書定價銷售制」的極端對比。但美國雖然強調各書店通路的售價完全自由打折,自由競爭,可美國這個自由市場還是有保護大小書店公平競爭的立足點。這個立足點就是出版社供貨給大小書店時,在供貨價格上不能大小眼。你公司在紐約,不能因為紐約的書店或內華達州的某個書店距離遠近不同而給不同的折扣,不能因為訂單大小而給不同的折扣。換句話說,紐約一家大書店向你要求進一千冊書,和內華達州沙漠裡的一家小書店向你要求只進一冊的書,你都必須給同樣的折扣。在台灣,這一點實行起來可窒礙難行吧。

在現階段的台灣,「圖書定價銷售制」最大的意義是:

  1. 如果相信紙本書有「夜晚」的價值,那麼讓紙本書多在實體書店裡和讀者相遇,有被讀者打開的機會,是合理的。
  2. 在閱讀發生分眾需求的時代,應該讓各個不同地區不同類型的小書店面對不同的分眾需求。「圖書定價銷售制」可以讓小書店放下對折扣促銷的掙扎,做好有特色的店面設計,做好對讀者提供的服務。
  3. 「圖書定價銷售制」可以讓大型連鎖書店和網路書店不必競相折扣促銷,反而因進量大、銷量大而累積更大的利潤來擴展自己的經營。
  4. 「圖書定價銷售制」讓讀者放下對折扣促銷的掙扎,自在地選擇最有能力「解讀」書的書店,最適合他了解自己分眾需求的書店來支持。
  5. 「圖書定價銷售制」讓出版社在以上的氛圍中放下對折扣促銷的倚賴,不分大小,都讓自己更有精神思考在出版上,還有對書店通路與讀者的服務上,有哪些該做未做,可做未做的事情。

有一天,我去看了中部一些獨立書店之後,晚上來到竹東的瓦當書店。八點多,看到一個年輕人騎著機車進來店裡,問老闆娘他訂的書到了沒。老闆娘說到了,就拿出一摞書給他。

我很好奇地問他:「這些書在網路書店,其他連鎖書店都買得到啊。你為什麼不上網買,反而要來這裡訂?」

「就是要支持獨立書店啊。」他簡單地回答。

「即使這裡可以打的折沒那麼大?」我問。

「這一點差價我還可以接受。」他說。

後來老闆娘告訴我,那是工研院的員工。我不知道是否因為他的收入比較高才能這麼做。但起碼有「圖書定價銷售制」,可以使每個人都不必忍受差價就能支持自己想支持的書店。

9. 結語

9年前,我對各種黑暗的預測都發生了,不需要再重複一遍。而如這篇文章開頭所言,光明還沒出現。

只是從年輕世代的讀者端,以及台灣社會現在出現的變動,看到一些新的機會,讓我相信我們面臨一個奇妙的轉型機會。

我們像是站在一個三岔路口。往這一邊,是仍然追求大眾閱讀的暢銷書;為了成本與效率,所以要集中火力在大型連鎖書店和網路書店上;同時也相信折扣促銷,把折扣越打越低,競比的戰火越燒越旺。

往另一邊,是照顧分眾閱讀的需求;支持平等競爭又多元並存的大大小小不同型態的書店,以便共同滿足分眾閱讀的需求;並且從出版社到書店,不再輪迴於更低的折扣才有更大的競爭力之迷思,回頭各自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情,轉化為給讀者的服務,也有時間與餘裕來進行轉型。

我們到底要往哪裡走?

最起碼,有一條轉型的可能是存在的。只看我們要不要選擇。

送大家一首音樂聽。不論如何,祝福我們的未來在變動中越來越好。

JOY of Changing〉,郝明義創作。

附件──郝明義個人在為自己以及公司轉型而做的準備工作

1.參與社會公共議題

這是我從參與「反黑箱服貿」開始養成的習慣。目前所聚焦的,則是澄清台電「缺電」的議題。
參與社會公共議題,有助於我更了解自己所處身的社會,也認識許多原來在自己工作上無從認識的人。

2.公司內部逐部門檢查、調整每一個職務的內容

出版業經營的外部環境變化太大,所有內部的相對應職掌也要做相對應的細部調整。

3.協助各主編把工作做得更「美好蛋糕」,更「打開一個夜晚」。

4.為了更了解台灣的出版市場,與台北以外各地讀者的互動,了解他們的需求,8月起在高雄新設第一個辦公室。每個月至少去工作一天。再看如何在其他各地增設。

5.個人直接發動一些新型態的出版計劃,並同時思考國際市場。

6.為了同時熟悉陰陽兩極的閱讀和學習情境,個人學習與寫作

  • ePub3 電子書的製作(大致完成)
  • 電子音樂的創作 (已經可以初步創作)
  • 學習 HTML+CSS+Javascript ,找到人遠距網上教學。為期一年。
  • 研究唐詩。如果以紙本書來表現「夜晚」的特質,那我覺得應該更多對「詩」更多了解一些。所以整理曾經聽葉嘉瑩老師講的一些筆記。
 

淘寶買散文集 公安上門抄書

 

淘寶買散文集 公安上門抄書

董橋的夜望 純文學著作

〔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中國微網誌「微博」用戶「繭齋桑農」日前在購物網站「淘寶」購買前香港蘋果日報社長、「明報」總編輯董橋的散文集「夜望」,竟然遭警方登門要求沒收此書。此事引起網友討論,不解為何一本純文學著作也被列為禁書,批評當局做法有如秦代焚書。據中國讀者披露,香港銅鑼灣書店事件後,中國警方在北京、上海、廣東等多地清理打擊網購海外出版物,而且警方是從網購書店取得購書人名單,一一致電查抄禁書。

  • 前香港蘋果日報社長、明報總編輯董橋畢業於台灣成大外文系。(取自成大校友聯絡中心網頁)

    前香港蘋果日報社長、明報總編輯董橋畢業於台灣成大外文系。(取自成大校友聯絡中心網頁)

  • 中國網友爆料,在「淘寶」購買董橋的散文集「夜望」,竟遭警方登門要求沒收!(取自網路)

    中國網友爆料,在「淘寶」購買董橋的散文集「夜望」,竟遭警方登門要求沒收!(取自網路)

「繭齋桑農」四日晚間發文指稱,「剛才有警察上門來收繳我在淘寶買的這本書(夜望)」,詢問網友該如何處理;六日中午再度發文:「剛從派出所回來,書以學術研究需要和善意第三方權益得以暫時保留」。

網友:焚書開始幾時坑儒

「夜望」二○一三年由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據出版社介紹,該書收錄董橋三十七篇散文。董橋曾任香港「壹傳媒」董事、香港蘋果日報社長、「明報月刊」與明報總編輯等職,以撰寫文化思想評論和文學散文著稱。

此事引起中、港網友議論,有人說「淘寶買什麼書,警察都知道?」「焚書開始,幾時坑儒?」有人質疑是否與銅鑼灣書店店長林榮基曾提及書店股東李波交出購書者名單有關;也有中國網友提醒,以後購買港、台書籍要注意管道,「店家交出購書人名單恐怕也是迫於無奈」。

香港蘋果日報報導,銅鑼灣書店事件後,中國警方在全國展開清理打擊網購海外出版物。在中國的出版人和讀者向該報透露,這次被點名沒收的書籍,還包括作家韓戍的「儲安平傳」、中國作家余華的「十個詞匯裡的中國」等。

購書名單下手 全面查抄

董橋向香港蘋果日報說,其實他的書早就被禁止在中國出版,但「網上買書,警察上門,確實稀奇,讓人大開眼界」。出版「夜望」的牛津大學出版社中國公司普及出版部總編輯林道群則說,據他所知,當局的行動在多個城市進行,鎖定「所有境外出版的書籍」;最令中國讀者憂心的是,「公安是從網購書店的紀錄索取購書人個人資料」,依照名單一一致電警告、下沒收令。

中國文化界也大表不滿,作家章詒和就在微博怒批當局此舉「過分」,呼籲被警方沒收書籍的讀者提告。

来源:自由时报